刘长伟

文章45 阅读量746645

简介: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科

婴幼儿如何吃粗粮,这里有答案了!

4 18657 1年前

  全谷类食物(粗粮)的营养价值较精细的谷类食物高,对预防肥胖、2型糖尿病、便秘等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不禁会问,对于婴幼儿、儿童能不能吃杂粮,吃了会不会不容易消化,如何搭配才能兼顾营养与美味?

  1. 如何理解全谷类、杂粮、粗粮?

  所谓的全谷类,是指没有经精细加工的,或者虽然粉碎了但仍然保留着完整的谷粒包含的胚芽、麸皮等,例如糙米、黑米、燕麦、小米、全麦粉。杂豆是指除了大豆之外的红豆、绿豆、芸豆、花豆,这些杂豆类含淀粉比较丰富,也是常用的食材。杂粮是相对细粮的称呼,通常把精白的米面之外粮谷类为杂粮或粗粮。在国外没有杂粮的说法,把杂粮、全麦等都称为全谷物。

  

图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

  为了从主食中获得更的营养素并达到预防慢性病的效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占到谷物的1/4~1/3。

  图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

  2. 是否建议婴幼儿吃全谷类,听听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

  中国营养学会对2岁以内的婴幼儿没有推荐摄入全谷类食物。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食谱建议,8~12月龄的宝宝每天可以摄入1/4~1/2杯(60~120毫升)的麦片、鸡蛋羹或炒鸡蛋,1/4杯(60毫升)全麦面条、米饭或土豆,1~2岁的幼儿每天早餐可以摄入1/2杯(120毫升)含铁的早餐麦片或一个熟鸡蛋,加餐一片吐司或全麦松饼,晚餐可以摄入1/2杯(120毫升)全麦面条、米饭或土豆;2岁以后的儿童的谷类食物应该有1/2的全谷类。

  

  图片来自网络

  3. 到底怎么给宝宝安排全谷类食物?

  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婴幼儿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全谷类食物,尤其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便秘的宝宝。

  对于刚添加辅食的婴儿,一般还是建议摄入的谷类为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可以是大米米粉,也可以是小米粉,或者五谷米粉;

  8个月婴儿可以摄入煮的很烂很蓉的燕麦粥或小米粥,还可以吃点全谷类面条,也可以用料理机给宝宝打点杂粮糊糊。这种泥糊状的谷类食物相对就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一些。

  1岁以后,可以给宝宝尝试点全麦馒头或面包(全麦可以占1/4~1/2不等),大米小米燕麦粥或煮的很烂的八宝粥。而杂粮饭最好等宝宝2岁以内再尝试。

  

  图片来自网络

  4. 婴幼儿是不是全谷类摄入越多越好呢?

  宝宝添加辅食以后,最初还是建议摄入比较精细的谷类,并非一定要搭配很多粗杂粮,8个月以后可以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类食物,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提供的全谷类食物的要合理。

  美国儿科学会之所以建议从婴儿期重视全谷类食物摄入,可能还是从预防儿童肥胖等综合考虑。由于国情不太相同、饮食结构不同,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饮食结构偏素,给婴幼儿提供的饮食如果粗杂粮太多可能会影响铁、锌的吸收。但如果宝宝的饮食搭配比较合理,摄入一定的全谷类食物也是比较合理的,而且需要提醒的是,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在我们国家也日趋严重,从婴幼儿期就应重视预防。

  5. 给宝宝吃全谷类,在烹调方式上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制作工艺的提高,有了料理机、高压锅、面包机等,使得粗粮不那么粗了,原本不好消化的杂粮或杂豆也可以变得容易消化吸收,可以给宝宝做出更多营养健康的全谷类食物。料理机可以将杂粮打碎成糊糊,全麦面粉经过发酵可以做成全麦面包或馒头,也变得容易消化吸收了,使用高压锅煮出来的杂粮粥相对也比较容易消化,让宝宝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6. 能不能给个1~2岁宝宝吃的三餐两点食谱举例

  1岁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小米肉末菜粥/ 小米粥+肉末蒸蛋+土豆泥

  加餐:奶200毫升

  中餐:西红柿鸡蛋荞麦面条

  加餐:奶200毫升,水果50克

  晚餐:荠菜肉馄饨

  2岁食谱举例:

  早餐:全麦鸡蛋菜饼/全麦馒头/全麦面包,奶200毫升

  加餐:水果100克,全麦饼干1~2片

  中餐:大米小米饭,煎三文鱼,肉末烧茄子,紫菜蛋汤

  加餐:奶200毫升

  晚餐:青菜肉末面条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

  

  刘长伟医生江苏 南京 南京南京市儿童医院 营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