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新

文章479 阅读量8271759

简介: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3公分切口极微创手术助患者缓解40年症状

16728 1年前

  脊髓血管源性疾病诊断不明致3次截瘫

  3公分切口极微创手术助患者缓解40年症状

  医院是什么?

  医院就是那个你最先来到和最后离开的地方!

  如果把人的一生当做一部影片的话,那么,医院应该是上演悲欢离合最多的地方。我们为生命的降临而欢呼,为生命的逝去而哭泣。幸运的是,虽然没有新生儿的降生,但是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治疗组却尽力给予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新生”。

  很幸运,老刘(化名)就是在这里“新生”。

  

  “谢谢您,40年了,总算看到了希望”

  出院的时候,老刘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不断地向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治疗组组长李维新教授和所有的医护人员们重复着这句话“谢谢您,40年了,总算看到了希望”。

  一面锦旗算不得什么珍贵的礼物,但表达的却是老刘对李维新教授和脊柱组每一位医护人员最诚挚的谢意。这个时候,无论有没有说出那句“谢谢”,所有人都能明白老刘是真的很感激医生们。

  毕竟,那可是折磨了40年的顽症啊!

  人民子弟兵突发截瘫

  40年前,老刘还不是老刘,是小刘的时候,那可是标准的有为青年。

  40多年前,不到二十岁、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小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出生农村的他很快就凭借着农民子弟兵的踏实刻苦受到战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兵,小刘有幸参与了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当接到通知的,小刘的满足感溢于言表,只是,他不知道正是这次工作,让他痛苦了40年。

  1976年,小刘在参与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突然感觉腰疼、双腿无力、小便失禁,工作时又被木棒击中了腰,随后双下肢瘫痪。

  “不能拖部队后腿,我复员”

  截瘫的小刘被紧急送往某军医院。小刘被诊断为“病毒性急性脊髓炎”随即开展相关的保守治疗。住院第9个月后,小刘双脚拇趾能动了;15个月后,双腿能简单的动,但还是下不了地。随后,小刘转至师部医院继续中医治疗,一年半后能柱拐缓慢走动。

  1979年,为了“不拖部队的后腿”小刘主动复员,回到了家乡,那个生他养他十几年的地方。

  复发再复发,生活有时比故事更艰难

  回到家乡的他很快就结婚生子。小刘一直没有放弃治疗,一直吃着部队带回来的药。整整三年,小刘逐渐好转,慢慢的都能下地干活了。

  谁知道,2013年,已经不是小刘的老刘再次出现了症状的加重——腰以下双下肢麻木无力,腿疼并僵硬,走路不稳。已经年过60的老刘自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再也不能下地干活。症状复发的老刘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不幸的是,老刘的症状不仅未缓解,还呈间歇性加重。

  偶然的发现:多年一直被误诊

  3个月前,老刘出现头痛咳嗽症状。

  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并没有缓解,又被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医院一直给予老刘对症支持治疗,不久,老刘的头痛咳嗽症状消失。

  住院期间,老刘在偶然的情况下,行胸椎磁共振检查提示:胸10-11椎间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原来,这么多年,老刘一直是被误诊的!

  诊疗的希望——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经过对疾病的简单了解,老刘通过孩子们帮助进行网络查找、咨询相关信息,在当地医院医生的建议下,为进一步治疗决定前往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

  唐都医院门诊以“胸10-11椎体水平髓内占位性病变”收住。老刘总算看到了治疗的希望。

  明确诊断:“手术指征明确,尽快手术”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疗组组长在听取老刘病史及简单查体之后,建议做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老刘胸椎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胸10-11椎间水平脊髓内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境界模糊,病变周围间弧形稍短T2信号影。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胸10-11椎间水平脊髓内病变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改变,病变长径约6mm,余胸椎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改变,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术前讨论中认为:患者有影像资料与症状、体征相吻合,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无绝对手术禁忌症,行“后正中入路胸10-11椎管内髓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3公分切口比微创更微创手术,缓解患者症状

  确认手术后,主刀医生李维新教授认为:“依据患者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比微创创伤更小的手术。”

  李维新教授介绍:常规治疗的话,要打开患者一到两个椎板,脊膜切开,肿瘤切除,如果关节有破坏,同时有可能要做内固定。当然,开半椎板也可以解决。但是,此例患者,我们做了更加微创的手术,在通道开上下各四分之一椎板,上下椎板各自磨开小的弧形缺口,从这里进行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

  “这个手术要求定位非常准确,所以术前反复定位,确认手术方案,术中在通道下对椎管进行有限的磨除,在很小的操作空间里打开硬膜,发现背外侧有表面发黑发蓝的病灶,从这里切开进去,取出海绵状血管瘤,牛眼征的周边全是陈旧性出血”李维新教授说道。“此例手术创伤极小,切口只有3公分左右,是微创手术中的微创手术,并且无需做融合、内固定。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关于此病例,李维新教授有话说

  此例患者情况较为特殊,患者初次病发约为40年前,突发截瘫,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诊断并不清楚。截瘫之后,开始做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行走能力回复;在患者40多岁的时候,患者、再次出现截瘫,经过保守治疗,锻炼、康复,慢慢能够行走。实际上,患者病史已经能够提示可能为脊髓血管源性疾病,他发病突然,经过康复训练后逐渐症状能够好转,实际上,病史已经能够提示患者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这次患者64岁,再次发病,也是出现同一平面的截瘫,实际上,她的发病节段应该在胸段,我们在此平面进行扫描,胸椎发现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位置在胸10-11,与患者前两次截瘫发病位置平面吻合。

  事实上,对于此患者,从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来看,诊断是极为明确的。

  病例之外:突发截瘫不可忽视脊髓血管源性疾病

  其实,此病例完全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此病例提醒我们的是:如果出现突发截瘫,但是会逐渐好转的患者,一定要检查脊髓,排除脊髓血管源性疾病。

  后记:

  术后不久,老刘出院调理。就目前而言,老刘恢复良好,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康复。

  我们祝福他,能够早日回到完全健康的时候。虽然青春已经不再,但是,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不是吗?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