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文章1 阅读量19178

简介:副主任护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二病区

乳房重建 还她自信

4 19178 1年前

  

美女床副本.jpg

  乳房是女性的特征,凸显了女性特有的美丽姿态。可拥有这份美丽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

  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急速上升的态势,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带来致命性的威胁。

  尽管保乳治疗令人向往,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然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科技及经济的发展,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已经不再是判断乳腺癌治疗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患者在关注无病生存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生活质量。

  不少乳腺癌患者为了保住生命,不得不做乳房改良根治术,进而切除掉整个乳房。

  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内心自卑、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情,对于无法保乳的患者,是否要永远面对这一缺憾?是否就永远活在失去乳房的阴影里呢?

  我们要为这个群体找回她们的自信,找出适合她们的方法来重展美丽。对她们来说,乳房重建,无异于黑暗中出现的一束亮光。

  目前乳房重建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自身组织,将腹、臀、背、股等部位的软组织转移到胸部后,再进行血管吻合和塑形。

  另一种是乳房假体重建,与整容手术中的“隆胸”类似,放置乳房假体需要一定的空腔,先测量患者对侧乳房的大小再行患侧乳房扩张器植入,目的是为患侧假体置换提供足够的空间,然后再行扩张器取出术,放入合适大小的乳房假体。

  利用自身组织重建在外形上更逼真,但由于要求供区有足够的组织量,比较适合中老年、已经生育、体态较为丰满的患者,但对极瘦的患者不适合。

  在乳房重建3-6个月后可进行乳头再造、乳房改型和乳头乳晕纹身等小手术,这样有助于重现乳房逼真的外形。

  重建的时机和方法的选择由多因素决定,如原来乳房的形状与大小、肿瘤的位置与类型、可供重建使用的自体组织、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辅助治疗类型等。

  护理提示:

  1.术后卧姿:

  利用腹部肌皮瓣重建患者应取屈膝半卧位,防止腹部张力过大,影响伤口愈合。背阔肌重建患者取健侧卧位,防止背部供区皮瓣受压坏死。

  2.术后固定

  患者行I期乳房重建术后需要行胸带或者专用文胸进行固定再造乳房或者假体,以保证术后两侧乳房的对称性。

  3.术后锻炼:

  1)手术日:患者做伸指、握拳和松拳锻炼;

  2)术后第1-3天:做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上臂外展;

  3)术后5天:酌情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避免上臂外展;

  4)术后9-10天:酌情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5)伤口完全愈合后:遵医嘱,酌情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

  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轻度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对于II期乳房重建术后的患者,由于患者腋窝已经恢复,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术后主要需要注意再造乳房或假体的固定,保证同对侧乳房的对称性,并适当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

  积极的情感支持及心理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生活信心,接受现实,使患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最后顺利恢复。

  常用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矫正、心理支持(包括劝导、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及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采用认知重建、向下比较、角色转换、放松训练、康复患者示范、言语暗示、正强化、分散注意等方法。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以缩短恢复时间,减轻患者因患病及手术引发的焦虑和害怕情绪。

  评估和处理患者的情感需求,术后重建乳房的形态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其满意程度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普及乳腺癌相关知识,为患者树立恢复信心,介绍成功病例。可通过定期举行关爱乳房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抗癌经验交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乳房重建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机会,这是经过很多年临床的验证和大量流行病学的验证以后得出的结论,同时它也不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该手术方式是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

  要强调的是,患者了解重建方法的特点并作出个性化的选择,从而获得最佳的整复效果、最大的满足感和最佳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家属对患者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故应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以便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要有乐观勇敢的精神,去迎接灿烂的未来。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