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孤独症怎么制止出现自伤行为

孤独症人士出现自伤行为,是其用来应对身心极度不适的一种沟通方式,而非故意为之的“问题行为”。科学应对的核心在于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教授他们更安全的替代方法。



1、识别并消除自伤行为的触发因素自伤行为通常有其特定功能,例如为了逃避难以承受的感官刺激(如噪音、强光)、表达身体疼痛(如牙痛、胃痛)、或缓解内心的焦虑与挫折。家长和老师需要成为“侦探”,仔细观察并记录行为发生前的情境,精准找到诱因,并通过调整环境(如提供安静空间、佩戴降噪耳机)来从根本上减少行为的发生。


2、教导功能性沟通与替代技能当孤独症人士无法用有效方式表达需求或痛苦时,自伤便成为一种沟通手段。因此,干预的关键是系统地教导他们使用更安全的方式来表达“不”、“需要帮助”或“我感到不舒服”。这可以通过图片交换系统、简单的手势、打字或使用特定词语来实现。同时,提供诸如拥抱压力背心、捏压力球、摆动秋千等安全的感官刺激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以建设性的方式释放紧张情绪。


3、确保安全与寻求专业行为支持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个体的人身安全是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可以学习一些温和的身体引导技巧,在危险行为发生时能及时进行保护性干预。更重要的是,必须积极寻求行为分析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能进行详细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并制定一套完整、个性化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这是成功管理自伤行为最科学有效的途径。


应对孤独症的自伤行为,是一个用理解、耐心和科学方法替代惩罚与强制的过程。其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压制行为,而是帮助孩子掌握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技能。通过找到行为的根源,并赋予他们有效的沟通工具,我们能够显著降低自伤行为的发生,帮助他们走向更安全、更平静的生活。

2025-10-1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