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和扁平苔藓引起的色素减退,虽都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浅,但两者的发病原因、皮肤状态及伴随症状有明显不同,掌握这些区别能帮助更准确地识别皮肤问题,避免混淆。

1、核心特征与发病原因不同。白癜风是因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受损或缺失,导致皮肤完全失去色素,形成纯白色或瓷白色白斑,病因与免疫异常、遗传、精神压力等相关,不伴随皮肤结构的明显改变。而扁平苔藓色素减退是扁平苔藓这种炎症性皮肤病愈合后留下的 “痕迹”—— 扁平苔藓发作时会出现紫红色丘疹、瘙痒等炎症表现,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色素细胞功能未完全恢复,从而出现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本质是炎症后色素沉着不足,并非黑色素细胞完全缺失。
2、皮肤外观与边界表现不同。白癜风的白斑颜色更 “纯粹”,多为纯白色、瓷白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对比强烈,边界清晰,部分白斑边缘会有一圈淡淡的色素沉着带,且白斑表面光滑,没有鳞屑、丘疹等异常;扁平苔藓色素减退斑颜色偏淡白色或灰白色,颜色深度不如白癜风明显,边界相对模糊,常能看到色素减退斑周围残留扁平苔藓的 “痕迹”,比如之前炎症留下的细小鳞屑、轻微皮肤萎缩,或邻近区域仍有未完全消退的紫红色小丘疹。
3、伴随症状与病情发展不同。白癜风通常仅表现为皮肤色素缺失,没有明显瘙痒、疼痛等不适,白斑可能逐渐扩大或增多,但不会出现皮肤破损、脱屑;扁平苔藓在炎症发作期会伴随明显瘙痒感,患者可能因抓挠导致皮肤破损,且除了色素减退,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损害(如口腔内白色网状花纹)、指甲变形等其他部位症状,色素减退斑多固定在之前炎症发作的区域,一般不会像白癜风那样扩散到其他部位。
白癜风与扁平苔藓色素减退虽都有皮肤变白的表现,但从颜色深浅、边界清晰度、是否伴随炎症或瘙痒等方面,能明显区分两者。若皮肤出现色素减退,可通过观察上述特征初步判断,但最终确诊仍需医生结合病史、皮肤检查等综合判断。及时明确诊断,才能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避免因混淆延误护理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