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湿疹性皮炎可能是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潮湿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慢性感染病灶、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因素有关。

一、非疾病因素:
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度清洁、摩擦或化学刺激可导致角质层变薄,外界病原体更易侵入。例如长期使用碱性皂基清洁产品或频繁搔抓患处,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2、环境潮湿: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可导致皮肤水分蒸发减少,角质层功能下降,易受细菌侵袭。例如夏季未及时擦干汗液、居住环境通风不良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疾病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中耳炎、褥疮、溃疡及瘘管等部位的脓性分泌物可刺激周围皮肤,引发湿疹样改变。例如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长期渗出至耳周皮肤,可导致局部红斑、渗出及结痂。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引发炎症反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脓疱。
3、真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导致红斑、鳞屑及瘙痒,分泌物刺激周围皮肤可诱发湿疹样皮炎。例如足癣患者足部真菌感染扩散至小腿,可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及渗出。
传染性湿疹性皮炎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及感染控制效果,若出现渗出加重、发热等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4-30浏览3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