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医生

张剑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三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纠错/反馈
副教授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所有瘤种)
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一期临床研究病房行政主任,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全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极光计划)乳腺癌项目秘书长、长江学术带肿瘤协作组(YCOG)理事长、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召集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CRHA)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CRHA)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青年委员、中华肿瘤健康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中国BCT学院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青年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理事、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理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届十大医务青年、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员、美国ASCO会员、JCO中文版(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刊)编委、《Diseases&Research》副主编、SCI杂志《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编委、SCI杂志《Gland Surgery》编委、《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编委(2021年度最佳新人编委)、《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青年编委、《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中国癌症杂志》常务青年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多届国家级GCP培训班授课教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留学生班授课教师。 长期从事乳腺癌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是CACA乳腺癌指南、CSCO乳腺癌指南、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包括2022版在内的多版编写专家,数项研究成果被指南采纳引用)。协助确立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国际/国内标准GP方案,成果在2014年ESMO公布,随后发表于《Lancet Oncol》(为当年国内最高IF乳腺癌临床论文),列入德国AGO指南Ib证据;之后创新性地构建了铂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获益预测体系,成果发表于《Ann Oncol》;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定义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间出现的“骨假性进展(bone pseudo-progression)”,引起广泛关注。完成了“实体瘤中靶向药所致间质性肺病管理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长期从事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研发,领导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目前规模50张床位,在研项目120余项,处国内领先地位。多个药物已成功上市或正在开展关键注册研究,其中KN026(全球首个进入II/III期针对HER2+乳腺癌的双抗)和ARX788(国内最快推进注册的HER2+ADC原研新药)一期均发表在Clin Cancer Res上并作为Highlight文章推荐。与机构共同开展全国首个“新药临床PI养成计划”,担任专家组组长和课程导师。作为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专家主笔乳腺癌药物应用质控标准的制定。 曾在位于美国TEXAS的全球最大的一期临床中心START研修。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NMPA)药品审评中心担任审评工作半年,并遴选为全国首批CFDA临床兼职审评员。2015年参加International Oncology Leading Investigator Training Program(I-LIT)计划,师从Alison Jones教授。2019-2020年完成哈佛大学Global Clinical Scholar Research Training(GCSRT)国际培训计划,是哈佛大学荣誉校友。入选第3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近20项课题。以第一/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Lancet Oncol 54.4、Ann Oncol 51.8、Nat Commun 17.7、Clin Cancer Res 13.8、J Hematol Oncol 23.2 等)、中华系列论文4篇。是《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和2021年版)》、《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第1版和第2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18年版)》、《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骨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的执笔人。参编《乳腺肿瘤学》、《现代乳腺癌全程管理:新理念和临床策略》、《实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等著作10余本。获得授权或受理各类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实质审查4项。 2015-2021年获得“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2015年和2021年各1次)、“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3年获第七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二届肿瘤医师大会优秀论文奖;获第十二届全国乳腺癌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在2014年CSCO年会上获得2014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是第一届CSCO-肿瘤相关贫血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2014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抗HER2治疗演讲比赛”全国冠军;2015年CBCS“晚期乳腺癌多学科诊疗竞赛”全国冠军;2017年莲和医疗之雄辩天下演讲比赛冠军;2017年首届“CBCS-BEST乳腺癌多学科全程诊疗实践行”全国总决赛中担任领队获得年度总冠军;2017年作为导师带队获得“CBCS肿瘤规范化诊疗促进计划之临床诊疗笔记——乳腺癌规范化诊疗”菁英赛总决赛冠军;担任2020年“35 under 35”临床内科单元导师并获得“最佳导师”称号;获得2021年第五届“35 under 35”活动最佳评审。 荣获第一届上海市医务职工医德医风建设辩论赛团队二等奖;获得解放日报社2016年度“科普之星”荣誉称号;2016年获肿瘤医院通讯员征文比赛暨新闻素养岗位职能竞赛二等奖;2017年获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科普志愿者团队”指导专家。是2016年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是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张剑的预约挂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一执业
该医院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