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王景峰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教授
1)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装置的植入;2)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介入诊治(PCI);3)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先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首届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等。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多项重点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近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有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在心脏器械置入(心脏起搏器、ICD和CRT/CRTD)方面有很深造诣。198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90年6月获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6月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欧洲各国参加学术交流。2004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从事介入心脏病学的博士后研究。 在我国率先开展紧急床边心脏起搏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临时起搏电极以及临时起搏器/起搏分析仪,该技术已向多个省市医院普及推广,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生理性起搏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各种人工起搏器的安置(包括单腔、双腔起搏器),已安置起搏器近千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经验;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装置的植入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已进行数百例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旋磨术等)手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进行肾动脉及其他周围血管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瓣膜病的球囊扩张术等。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心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已成功挽救众多垂危病人。主要研究课题(3项目以内)1) 2011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负责人),提高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2) 2009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人ESC源性起搏细胞纯化、鉴定及功能研究;3) 2007年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负责人),提高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研究。获奖成果1) 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人工心脏起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第一负责人;2) 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的推广应用” ,第一负责人;专著3本:1)Marriott实用心电图学(中文翻译版),王景峰主译,科学出版社2010.22)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王景峰副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03)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临床关键技术,王景峰主编,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发表论著100余篇,已毕业的博士生人数:13;在学博士生人数:10;已毕业的硕士生人数:17;在学硕士生人数:1。
该医院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