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多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儿童疑似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时,检查核心是 “综合评估症状、排除其他疾病、明确病情严重程度”,需通过专业医疗流程完成,具体可分为三类检查项目。



一、基础行为与量表评估:判断症状是否符合 ADHD 标准

这是诊断 ADHD 的核心环节,通过多维度收集信息,判断孩子症状是否满足医学诊断标准:

家长 / 教师 / 儿童自评量表:医生会让家长填写《Conners 儿童行为量表》《ADHD 评定量表(SNAP-IV)》,让学校老师填写《教师评定量表》,若孩子年龄≥6 岁,还会让其完成简易自评表,从 “注意缺陷”(如易分心、忘事)、“多动冲动”(如坐不住、打断别人)两个维度打分,统计症状出现频率与持续时间;

临床访谈与行为观察:医生会与家长详细沟通孩子在家庭、学校的表现(如学习专注度、与同学互动、日常作息),同时观察孩子就诊时的行为(如是否坐立不安、能否配合对话),判断症状是否跨场景存在(如在家和学校均表现出多动)。


二、专业医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明确病情

ADHD 需与 “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视力听力问题” 等可能引发类似症状的疾病鉴别,同时评估大脑功能,常用检查包括:

基础生理检查:如血常规(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检测(排除甲亢 / 甲减导致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视力 / 听力筛查(避免因感官问题被误判为 ADHD);

神经心理评估:通过 “持续操作测试(CPT)” 评估注意力持续能力(如让孩子在电脑上识别特定符号,记录反应速度与错误率),或用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评估智力水平,排除 “智力发育迟缓导致的学习困难”;

脑功能相关检查:必要时会做脑电图(EEG)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或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大脑前额叶(负责注意力、冲动控制)的活动情况,辅助判断神经发育状态(非所有医院均常规开展,需根据病情选择)。


三、鉴别排查检查:排除其他心理或躯体疾病

部分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或躯体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可能表现出类似 ADHD 的症状,需针对性排查:

心理状态评估:若孩子伴随情绪低落、过度担心,需通过《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量表(RCADS)》排查抑郁、焦虑等共患病;

睡眠与躯体排查:若孩子存在睡眠打鼾、频繁夜醒,可能需做睡眠监测排除睡眠障碍;若有慢性腹痛、过敏等问题,需通过腹部超声、过敏原检测等排除躯体疾病对行为的影响。


需注意,ADHD 无 “单一确诊检查”,需结合上述多方面评估综合判断,且检查需在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完成。若家长发现孩子持续存在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且影响学习生活,建议尽早带孩子就医,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最佳干预年龄为 6-12 岁,早干预可改善学习与社交能力)。总之,ADHD 检查的核心是 “全面评估、排除干扰、精准判断”,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025-08-2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