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志中主任医师眼科
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视神经损伤等方面的临床及研究
1)自主研发新型手术方法“自体Bruch膜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MD)”,涉及眼底外科手术“禁区”—— 黄斑下及脉络膜手术,被2007年美国眼科年会(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眼科学术会议)评为最佳论文(Best Paper),评奖专家评论道:这项技术的设计和全新手术技术无疑属于源创性工作。美国眼科年会新闻工作室在会议期间向美国30余家主要媒体发布新闻稿,宣传在老年黄斑变性治疗方面的重要技术突破。后相关文章在世界权威眼科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IOVS)获得发表。这是我国眼科最新发展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成功展示和角逐。2)建设眼科遗传疾病诊断咨询平台,利用自主研发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结合Sanger测序,已成功完成24个大家系样本的致病基因诊断;利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已成功完成30余个家系样本的基因诊断。对眼科遗传病患者提供致病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不仅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疗效判断、优生优育以及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3)2007年,在国际眼科理事会(ICO)资助下,建立 “北京大学礼来糖尿病眼病中心” 。经过对中国整体医疗水平现状、地域特点、人口分布等情况的思考,确立了在偏远、贫困、不发达地区发展协作医院、建立全国性的糖尿病防盲治盲网络的战略思想。至今已在京郊、河北、山东、河南、吉林、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浙江、辽宁等省市区设立30余个协作点,制定标准化筛查和诊疗流程,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糖尿病眼病防治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4)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研究(Eye Injury Vitrectomy Study, EIVS)发起于1997年,是目前国际上严重眼外伤病例数最多、登记资料最完整、平均随访时间最长、应答率最高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截至目前病例登记已逾2000例。经过了三年多的筹备工作,中国眼外伤登记网(www.cneir.org)于今年投入正式使用。
学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