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夜班工作者易抑郁因作息不规律吗?

夜班工作者因其职业特性,确实是抑郁等情绪问题的高风险群体。这并非偶然,而是其违背自然节律的作息方式,从生理到心理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结果。



昼夜节律的颠覆直接扰乱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人体内置的生物钟期待我们在日间活动、夜间休息。夜班工作强行颠覆了这一节律,导致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关键的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分泌紊乱。这种内在生理状态的失调是诱发抑郁情绪的生物学基础,它让夜班工作者在情绪调节上先天就处于更脆弱的状态。


社会支持的缺失加剧了内心的孤独与压力当大多数人在夜晚休息、白天社交时,夜班工作者却需要保持清醒,并在白天补觉。这种时间安排导致他们难以参与常规的家庭聚会、朋友社交和社区活动,久而久之容易与社会脱节,感到被孤立。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情感联结,是导致和加重抑郁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不规律作息连带影响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夜间工作常常意味着在非正常时间进食,且选择有限,多以快餐或方便食品为主,营养难以保证。同时,疲劳感和非常规的作息时间也严重挤占了规律运动的可能性与精力。而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本身,就是已被证实的抑郁风险因素。


夜班工作对心理的挑战是真实且多维度的。认识到这一点,并非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指引积极的应对方向。对于夜班工作者而言,有意识地优化睡眠环境(如使用遮光窗帘)、努力维持规律的进餐和锻炼习惯,并主动与家人朋友创造专属的“社交时间”,是守护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当自我调节效果有限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更是对自己负责的明智之举。

2025-10-1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