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马拉色菌病和银屑病一样吗

马拉色菌病和银屑病不一样,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马拉色菌病的发病源于马拉色菌的异常增殖与侵袭。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通常与机体保持共生状态,但在高温潮湿、油脂分泌过多、免疫功能下降等条件下,该菌会过度生长并侵犯皮肤角质层,释放脂肪酶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例如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等,均是由马拉色菌直接感染所致。银屑病则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紊乱相关。患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使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表皮更替时间缩短,从而形成鳞屑性红斑。同时,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携带特定基因的人群更易患病,而马拉色菌病与遗传关联较小。


马拉色菌病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表现各异。花斑癣多见于胸背部、颈部,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淡褐色或色素减退斑,表面覆有细小鳞屑;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分布于胸背、肩部,为毛囊性红色丘疹、脓疱,伴有瘙痒或灼热感。其病理检查可见角质层内马拉色菌菌丝及孢子。银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病理特征为表皮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交替出现,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向上延伸,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马拉色菌病的真菌感染性病理改变完全不同。


马拉色菌病以抗真菌治疗为主,外用药物可选择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抑制真菌生长;病情较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系统治疗。银屑病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轻度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卤米松乳膏);中重度患者常需系统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调节免疫。但需注意,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

2025-05-14浏览0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