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哪个专家就诊水平比较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内科,是一支由国内外顶尖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科研实力,推动着科室在神经病学领域不断迈向国际前沿。其中,赵性泉教授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权威;王拥军教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成果显著;王伊龙教授则专注于脑血管病的精准治疗和研究;张星虎教授在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领域颇有建树;董可辉教授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


1、赵性泉

赵性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党总支书记、中心主任及血管神经病学科主任。他深耕脑血管病领域,擅长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尤其在脑出血精准管理、眩晕诊疗及脑老化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登峰计划”,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引领脑血管病诊疗规范制定与临床研究领域的发展。


2、王拥军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导。他深耕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首创CHANCE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改写全球指南;研发精准治疗策略,推动溶栓方案革新,破解国产药物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顶刊论文300余篇,成果2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美国心脏协会威廉·M·费恩伯格奖、世界卒中组织“主席奖”等国际大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为脑血管病防治作出卓越贡献。


3、王伊龙

王伊龙,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他擅长脑血管病诊治,成果斐然。担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等重要学术职务,积极推动学科发展。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6篇,研究成果显著。作为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获多项人才计划支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在脑血管病治疗方案优化、精准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贡献突出,引领领域创新发展。


4、张星虎

张星虎,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注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诊疗。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兼秘书,博士学历。承担或参与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科研课题。擅长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性疾病,以及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神经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神经病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5、董可辉

董可辉,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现任脑血管病中心病区主任。他深耕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领域,担任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常务委员。曾组织或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脑静脉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研究中成果显著。2011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精准治疗及颅内静脉血栓的规范化管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齐全的神经病学学科之一,拥有编制床位300余张,日门诊量近1300人次。诊疗范围广泛,涵盖脑血管病、神经重症、运动障碍、癫痫等多个领域。中心拥有医生近150人,科研实力雄厚,发表SCI论文342篇,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特色技术包括脑血管病多学科诊疗模式、多模式神经功能评估等。作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科地位领先,医教研成绩突出。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引领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5-07-15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