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慢性乙肝是怎么得来的

慢性乙肝,即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长期感染肝脏所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人体。感染后,病毒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导致肝脏慢性炎症,进而可能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医疗器械等。性传播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则是另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即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慢性乙肝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长期感染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而言,一旦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水、肝掌等严重症状,则必须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的迹象,需要及时的专业治疗。慢性乙肝的诊断不能仅依赖于症状,还需要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预防小贴士:

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2.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确保使用无菌的医疗器械。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

4. 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使用安全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2025-10-1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