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云

文章96 阅读量1704011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

六味地黄丸功效令人震惊,它竟然还是小儿药!

14 19618 1年前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江湖地位】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最早由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记载于其编著的治疗儿科疾病的《小儿药证直诀》中。

科普平台_xxl.jpg

  原有八味药,钱乙去掉两味,就成了小儿药。钱乙是谁?他是宋朝的大名医,官至太医丞,被宋神宗皇帝赐给紫衣金鱼袋。

  他由姑姑和姑父养大,他的姑父是个乡村医生,儿时的钱乙看到小孩子生病难受时,他自己也跟着难受,姑父看了后,便给了钱乙一本专门治疗小孩病痛的医书《颅囟方》,并告诉钱乙,小儿的病难治。“因为小儿没法自己说清病情,还不配合诊脉,所以不好诊断。

  还有,他们的脏腑娇嫩,用药稍微错一点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大家说: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

  当晚,钱乙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天下的小孩子治病!从此,钱乙白天和姑父出去诊病,晚上在家里苦读医书。学习《伤寒论》等经典的同时,更着力专心学习《颅囟方》。

  至他二十几岁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儿科医生了。有一年,他治好了宋神宗的姊妹长公主的孩子,长公主特别高兴,授予了钱乙翰林医学的职位。

  没过多久,宋神宗的九儿子病了,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结果,长公主推荐了钱乙。钱乙给治好了,宋神宗大喜,便封钱乙为太医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袋。

  太医丞是太医院院长的副手,相当于副院长,紫衣金鱼袋是三品以上的官员的标识,在北宋,医生一般是没有资格佩戴的。可见,宋神宗对钱乙的重视。

  至此,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百姓人家,都请钱乙来问疾。有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治病,有位大夫带了钱乙开的一张儿科方子来“讨教”,嘲讽地问道:“钱太医,仲景医书中所载的八味丸,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附子、肉桂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

  钱乙笑着作答:“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孩童纯阳之体,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而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童吃后过于温热而适得其反。”这位大夫听了,恍然大悟。阎孝忠立即记下老师的话,并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治小儿发育不良,补而不腻

  此方由《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化裁,去掉肉桂、附子。主要治小儿的“五迟”、“五软”。

  五迟包括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包括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为小儿生长发育不良表现。小儿的生长发育与中医所讲的肾、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的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立迟、行迟;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

  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牙齿迟出。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

  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肾精不充,髓海不足,则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

  六味地黄丸便从肝、脾、肾三个脏腑出发。以熟地黄滋阴填精为主,山药健脾胃,山萸肉,养肝涩精。可只滋补恐怕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便有三味药以平衡前三味。泽泻祛肾之湿浊,使熟地滋而不腻;丹皮清泻肝火,并抑制山萸肉之温;茯苓渗湿,以助山药健脾,这样补中有泄,使补而不腻,祛邪而不伤正。

  地黄汤,治疥疮

  《庭训格言》曾记载,康熙御赐地黄汤,治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疥疮的故事。六味地黄汤本并非专门治疥之方,那它又何以治愈了曹寅的疥疮呢?

  曹寅时任江宁织造,生活放荡,常混迹于秦楼楚馆之地,身患疥疮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深知,曹寅必有肾阴不足之候,以致疥疮难愈,故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旋即痊愈。

  为躬谢康熙赐药,曹寅亲书:“臣今岁偶感风寒,因误服人参,得解后,旋复患疥,卧病二月余,幸蒙皇恩,命服地黄汤得以痊愈。日下服地黄丸,奴身比先觉健旺胜前,皆天恩浩荡,重赐余生。”

  不是保健药,别滥用

  六味地黄丸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北宋时,民间把老醋、久熟地、六味地黄丸视为居家“三宝”。

  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在所撰《成生秘诀》中写道:“若是舟旅,饮食早吃不便,可带六味地黄丸。”

  但如今,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更加全面。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尤其不能当营养药、保健药长期服用。普通百姓不辩寒热虚实,恐怕滥用。

  因此,用药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有没有肾虚,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避免盲目用药以造成身体不适。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