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是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指的是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多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以及健康人睡眠状态时;也可伴发于一些疾患,如多种原因导致的器质性窦房结功能减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种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疾病状态,如颅内压增高、尿毒症、青光眼、下壁心肌梗死、肝胆等消化道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
① 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 高,可 出 现 窦 性 心 动 过 缓,心 率 可 在50 次 /min左右,一般不低于 40 次 / min 。运动员夜间个别可低至38 次/min 左右。体力劳动者也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② 药物所致:某些药物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③ 窦房结功能受损:指由窦房结受损( 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 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④ 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 20%~40%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 特别是下壁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要不要治疗
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做到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而找到真正的病因,分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很有必要,这时候就需要做一个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因为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国内往往由于经济、主管医生的既往诊疗习惯、患者的接受意愿或其他医疗环境等因素,对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的患者多首选某些药物尝试,效果不满意时再考虑植入起搏器,这些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断药( 如阿托品) 、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β1和β2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 和茶碱类药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一定副作用,例如阿托品引起尿潴留、口干、眼压升高,儿茶酚胺类药物引起血压增高、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很多患者在临床上的确发现使用后出现明显心悸、胸闷等不适而停药。舒喘灵还可发生低钾血症、血糖升高等副作用,用药过程中需不断监测。
而且这些药物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多不理想。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多数心率慢的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后,原有的心律失常虽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但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
因此对于伴临床症状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若其诱因不可去除,各种指南均建议行心脏起搏治疗。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可疑,并未获得各种指南或专家共识的明确推荐。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本文图片来源于39健康网,已获正式授权。
精彩推荐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心血管知识?快来关注「胡世云主任」公众号(微信搜索:hushiyun-doctor),还可以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世云主任」频道哦!
378 58944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