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道,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头痛脑热的时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尝过感冒的滋味。感冒,中西医都能看。但你可知道,“感冒”这个病名,在中医和西医中虽然是通用的,但两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中医的“感冒”含义更广
感冒俗称“伤风”,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西医认为感冒是由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西医所说的“感冒”指的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并不在“感冒”的范畴之内。而中医所说的“感冒”却是泛指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系列外感证候,包括了西医所说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就夏季感冒来说,西医治感冒不需要辨体质,主要用到三类药物:第一类抗病毒药物;第二类,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物对酰氨基酚等,第三类是抗生素药物。
中医治感冒则要根据病人体质和不同临床表现,辩证分型下药。夏天的感冒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患者多属感受暑湿之邪为主的暑湿感冒,也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其最主要症状是发热,但不会明显地怕冷,由于“湿困脾胃”,常伴有胃肠消化道症状。“暑伤气津”,表现乏力、口渴、小便少等。所以夏天感冒了会特别难受。
治疗感冒还要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感冒,只要诊断正确,对症下药,通常吃1—3天的中药,症状就能改善或解除。一些感冒患者反映,虽然感冒症状好了,但留下肠胃不适的情况(胃胀、食欲不振等)。
服用西药的抗生素、抗组织胺等,容易对胃肠道产生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疗感冒,除了解除感冒引起的症状之外,还要调养脾胃,治疗感冒才算完善。
警惕假感冒!某些疾病的初期也可有发热、咽痛、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若不注意,很容易误认为一般感冒而遗漏了对更严重疾病的诊断。如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脑膜炎、小儿麻痹症、白喉、猩红热等,初起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当属中医“温病”范畴,与“感冒”有别。
9 54490 8年前
4 32223 8年前
38 29199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