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文章71 阅读量2904394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北京医院心内科

老年人“用药安全”是个大问题!

8 12035 1年前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取决于途中的坚持。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再坚持一分钟。

——汪芳心语

  当你老了,要服用形形色色的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之俱增;当你老了,五脏六腑功能渐弱,药物进入血液的速率也变慢;当你老了,身体的吸收效率下降,各种成分的降解和排泄效率也在变低……

1.jpg

  特殊的老年群体

  岁月流逝,带走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健康健全的体魄。曾经轻微的感冒咳嗽,喝几碗凉白开,再不济冲一杯板蓝根也很快就生龙活虎。如今气温稍有变化,身体便应接不暇了。诸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障碍、神经系统衰弱、骨质疏松等各种慢性病,在老年人圈子特别普遍,有些人可以说是“身兼数病”。

  单就心血管疾病这一种,都足以分门别类:调血脂、调血糖、调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凝等等。如何保证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功效,这是心血管病患者用药安全方面非常严肃的话题。

  我的门诊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比很大,而我目前负责的病房,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93岁。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对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和初衷不甚了解,咋天查房时一位新入院的95岁的老年患者,其服用的各种药片竞多达一百多片,令大家唏嘘不已。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有何特点?

  谈到老年人用药,就不得不先说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系统的特点。简单地说,老年人的心肌、心脏传导和血管本身都有不小的变化——较之年轻人“不那么灵活和好用了”。

  心肌失去弹性和韧劲: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心肌细胞逐渐纤维化,心肌细胞中的脂褐素沉积也越来越多,心脏内膜增厚,心脏外膜脂肪增多。大家可以不必记得这么专业,只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心脏不再像年轻时候那么“灵巧”有‘’弹性“了,收缩舒张时的力度也下降了。就像原本很有弹性的皮球浸了水、漏了气,再往地上拍的时候就无法弹得像当初一样高了。

  该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心输出量”下降了——一般而言,成年人30岁心输出量为3.4L/min,而超过60岁则减至3.0 L/min,80岁的人就只有2.5L/min了。心输出量减少也就意味着新陈代谢变慢,可想而知吃到体内的药物即可以出现消化吸收的慢了,更多的是代谢排出的减慢。而表现为少数人可能需要超出常规的剂量才能起效,而更多的人则出现常规剂量时即可过量甚至中毒而发生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心脏传导效率越来越低:我们的心脏一直是按照特定的频率一时不停地跳动,过快过慢都不行。正常的心脏跳动是在“窦房结”发起的,就像开关按钮通上电一样。人老了之后,窦房结由于脂肪沉积、胶原纤维增多甚至钙化等,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灵敏或者说发送电波没那么好了,这也就意味着心脏波动频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准”,可直接导致心功能下降,降低了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人体的血管也像面部皮肤一样,随着岁月流逝会越来越“老旧”,原来水嫩柔软富有弹性,到最后也会变得粗糙老化失去弹性。与此同时,血管里的一些脂肪粒和杂质等也会逐渐沉积到内膜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管腔狭窄,阻碍血流的正常流动。

  例如,人在20多岁时,血液总循环时间为47.80±2.67秒;到60-70岁时延长为58.50±3.70秒;到80岁时则可增至65.30±3.24秒。血流减慢好比机器燃油不够,不能开足马力,效率自然低下。

  PS:心血管系统的上述改变,最终导致心脏对机体缺氧、高碳酸和儿茶酚胺等刺激的反应性下降,而当心血管病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亚硝酸盐类扩张血管药、降压药和利尿剂等),药物作用没有那么明显的同时还有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jpg

  老年人常用的心血管病药物

  降压药

  理想的降压药应当具备降压效果好、不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便宜、方便等特点。临床上我一般会给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和钙拮抗剂(如各种“地平”),并且要从小量开始,直到用药数周或数月后血压逐渐平稳地降低。即使疗效不明显,也要逐步加大药量或换药。

  需要指明的是,噻嗪类利尿药相对容易出现低钠血症并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个别患者确实在用药后出现虚脱,应定期检查血钠、钾、镁等电解质水平;钙拮抗剂可导致下肢浮肿、心悸、低血压,所以应用时建议从半量起步,最好选择长效制剂并及时监测;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脏抑制性,所以一般不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与其他的药物合用时也要加强监测;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时,要着重留意肾功能与血钾。

  抗心律失常药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如果是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导致频发或联发室性早搏,则不推荐给予抗心律失常,而是先抗心衰治疗。再者患者若有低钾血症,应补钾、补镁,一般不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老年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胺碘酮和地高辛,但机体对此类药较为敏感,且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动过缓等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剂量选择需慎之又慎并要加强随访及监测。一般掌握在年轻人剂量的3/4至1/2,并适当延长给药的时间间隔。当发现肺间质纤维化、甲亢时就不宜再使用胺碘硐了。

  由于老年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当患者本身还伴有心衰时,即可以导致生物利用度随之降低,也可发生代谢排出减慢,此时需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用药。

  值得一提的是,普罗帕酮也是抗心律失常常用药,但是考虑到能增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死亡率,故在老年人群中需谨慎使用。

  抗凝药和调脂药

  抗凝药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华法林。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地增加剂量。之前我讲过华法林多了少了都不行,所以需要适时监测凝血功能。另外要注意,临床上多种药物均可影响华法林的药效。其中能够增强华法林作用的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甲硝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红霉素等;减弱华法林药效的有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巴比妥、雌激素、利福平、维生素K和螺内酯等。所以患者要及时跟医生讲清楚自己日常服药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的种类和数量。

  他汀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调脂治疗的基石,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但是很多人容易犯贪多求快的误区,实际上一般不赞成老年人使用过大剂量的他汀。即使常规剂量的他汀治疗后胆固醇仍不能达标,一般是考虑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药而不是一味加大剂量。

  抗血小板药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较常应用的药还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但是考虑到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用药前后均需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量,密切监测出血倾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需在血压控制正常后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门诊上很多老年患者会有用药后胃肠道反应,主要是人老后胃肠功能减退所致,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立即停药,可考虑联用抑酸剂和胃肠保护剂。

  此外,老年人也经常要面对“肾功能”的一些问题。人步入老年之后,肾脏会发生增龄性改变——肾小球滤过率逐步下降,特别是70岁以后下降速度会增加到每年1.05ml/min,这意味着肾功能逐渐衰弱;再者,人四十岁以后,肌酐清除率也在逐年降低(每增加10岁肌酐清除率下降1%)。综上所述,年龄大了之后肾脏就不那么健康了,所以用药还需密切观察可能存在“肾毒性”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给自己一个平稳的晚年

  不可否认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医疗和健康关注的重要人群。然而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常有一人多病、多药共用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老年人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都应给予特别关注。

  除了上述我讲的这几个方面,老年患者及家属还需铭记买药要去正规医院和药房;谨遵医嘱服药,切忌随意停药和调整剂量,尽量别漏服重服;有些老年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需要按时到医院监测,不能因为麻烦就少去甚至不去。

  老年人理应得到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出去了。所以社会上也越来越多关注老人的公益活动,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要提醒大家时刻警醒那些打着敬老爱老旗号大肆推销保健药的不良商家,更不要道听途说以身试用未经验证的秘方偏方。至于林林总总的补药和补品,不如规律有度的营养均衡的食补,而家人更多的陪伴及关爱才是让老人健康长寿的最重要的秘诀。

  北京医院●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如有特别需要,可微信预约)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