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文章69 阅读量2857175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北京医院心内科

降压路上“七宗罪”,你犯了哪条?

14 18784 1年前

  我国高血压的防控现状一直不尽人意,尽管各种科普宣教工作如火如荼,但是“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帽子仍然没有甩掉。

  自开通公众号以来,我已多次强调大家应该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来争取保持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但是若确诊为高血压,且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后仍达不到理想血压水平的时候,更需要正确面对降压治疗(特别是药物降压)。但近日门诊和微信留言中仍有不少患者问一些明显错误的问题,故今天我梳理了几条常见的“降压误区”一并解释,大家看看自己是否也犯了相同的错误。

1.jpg

  1.没症状血压就正常!

  恰恰相反,大部分高血压是没有症状的。等到明显感觉出身体因为高血压产生了不适,情况往往不容乐观。“无声杀手”就此得名!所以大家要注重血压测量,尤其是生活不规律、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建议至少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如果先前已经检查出高血压,测量频率还要更勤才对。

  2.血压高了一定要用药?

  笼统的说成人理想的血压值为:舒张压80/收缩压120mmHg以下。但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需要通过药物降压治疗,具体标准如下:≥ 80 岁的患者,收缩压 ≥15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60 岁的患者,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60-80 岁的患者,如一般情况好,也最好使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血压如果只是高于正常值一点,可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恢复。但是对于合并糖尿病和肾病等“特殊”高血压患者来说,较之一般高血压患者该标准还要更严苛一些(降的再稍微低一点)!

  3.降压药能不吃就不吃!

  按“理”是该这样子,但现实是很多应该服药的人以此作为拒绝降压药的理由就太牵强了。如果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在无声无息中蚕食健康的心、脑、肾等器官。

  换言之越早用药控制好高血压,也就越早将上述器官从血压升高带来的伤害中抽离,因此远期预后也就越好,同时用药量可以很小就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即一两拨千斤。

  4.降压药吃久了上瘾!

  医学上那些“吃上不能停”的药多为成瘾性药物,而降压药显然不在这一行列。之所以有些高血压患者活到老吃到老,是因为高血压本身属于“终身性疾病”且疾病已经有所进展,不吃不行了。

  当然也有很多早期高血压患者对待自己的血压非常谨慎,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使其逐步恢复正常,最终得以减少剂量甚至阶段性停药。

  5.降压见好就收!

  不少患者服用降压药时会采取“见好就收”的方式——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血压升上去就吃药。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做法看上去很机灵,实则会导致血压始终处于波动之中,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心梗、脑梗等并发症。

  当然高血压也不是降的越低越快越好。收缩压应当维持在110-140mmHg之间,舒张压应当维持在70-90mmHg之间。凡是还讲究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太低太快可能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反而会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6.效果不好就换药!

  微信后台不少患者留言咨询:我吃XX降压药一个多周,效果不是很明显。去另外一家医院问诊,大夫给我换了一种药,吃了半个月效果也不是太好。我是不是再换一种药?

  很多患者急于求成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频繁换大夫、换药实为下策。因为多数长效降压药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所以要耐心用药、规范用药。

  7.保健品降压效果好!

  与降压有关的保健品在市面上琳琅满目,吃的喝的穿的戴的一应俱全,打着“不用吃药满意降压”的旗号在坊间流传甚广。效果真的这么好吗?其实答案一目了然。

  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除了安慰剂效应,很多夸大的功效根本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方法不当,非但不会治病还可能产生新的危险。

  司空见惯如高血压,顽固不化如高血压。人们从认识到高血压那天开始,就想方设法了解它和掌控它。但是到现在为止,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一种药物、器械能够根治高血压。所谓的“灵丹妙药”不过是博人眼球的噱头,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并且到正规医院规范诊治。

  高血压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明确了与高血压“和平相处”,似乎比“老死不相往来”更为现实可行。

  北京医院●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如有特别需要,可微信预约)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