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谈癌色变”,在很多人眼里癌症是痛苦的绝症。其实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还有不少,比如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脑卒中。我还是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个今天门诊的一位患者吧。
孙先生退休之后很注重锻炼身体,看上去也挺精神的。年初的时候儿子让他去体检,刘先生非常自信的说:“我这身板还用体检?”前些天因为琐事与邻居发生争执,讲到兴头上,却突然半边身体不听使唤,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了。当时天气炎热,儿子以为只是中暑和气火攻心所致,结果送到医院诊断为“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出血”)。
检查发现孙先生一直有高血压,但是因为服药不规律,血压一直偏高且不稳定。此次情绪过于激动,导致血压激增后引发了脑出血。经过这次的生死劫难,孙先生对控制血压格外在意。近几天北京气候变化大,孙先生的血压又有些波动,于是就让儿子陪着来找我调理血压了。
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中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癌症高很多,而且非死即残。造成该严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种、饮食习惯和基因等,更与我们疏于对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范密切相关。
什么是脑中风?危害有多大?
脑中风,也常被我们叫做“脑血管意外”。这里的“意外”是指,原本正常的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组织而引发的损伤。脑中风有两种: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脑中风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增大发病率随之增高;同时脑中风还有一定的“性别歧视”,男性比女性容易发病。
从细节上分析则不难看出,脑中风的爆发需要一个长期病理演变的过程,然后在某个特殊时段集中爆发。这一过程中充斥着很多危险因素,如生活习惯较差,基础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血压——脑中风中可控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能将高血压控制到合理水平,就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高血压如何影响脑中风?
高血压与缺血性脑中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肥厚、增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创造“温床”——越来越多的胆固醇进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与此同时,脑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高血压的刺激下不断扩张和损伤,直到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之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迅速黏附、聚集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即可随血流“游荡”并阻塞远端动脉血供,最终引发中风。
当然,脑动脉血管受高血压的影响而硬化,硬化后的血管管腔变窄,发生闭塞后导致血流中断,最终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等中风症状。
高血压与出血性脑中风:高血压患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大脑组织中的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变脆、弹性下降,甚至还在一些小动脉的末端出现微小的隆起——小动脉瘤。虽然是瘤,倘若血压稳定,病情也能得到遏制。假如血压持续升高,小动脉瘤就有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就会导致出血性脑中风(特别是当患者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时,血压急骤升高,硬化的血管最容易破裂出血)。
病情轻重与出血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病情缓慢出血少的保守治疗即可;当大脑半球的出血量超过30ml、小脑半球出血量超过10ml时,意味着需要进行紧急的手术治疗。
防中风杀手锏——有效降压!
脑中风一旦发生,情况大都紧急、预后不可控,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太好的办法,真正有效的措施是预防。
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有数据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中风的危险度都增加近一半,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则会使中风发生率下降 30-35%。
有人曾做过一个门诊的统计,收集了5年的中风病例,特别是脑出血的患者,80%都是由高血压引起。而那些血压水平长期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病例,脑中风的发生率非常低。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孙先生,因是出血性脑脑卒中,又无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我计划将他的血压逐步调整至120-130/80mmHg,具体药物且听我们下回分解。
目前,我国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然而在三甲医院调查高血压的达标率尚不到30%,如放眼基层,总体达标率还不到10%,也就意味着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每天都处在“高血压”的不良刺激之下,在为脑中风的发生“铢积寸累”。
因此我再次呼吁大家要重视高血压,特别是大龄高血压患者应当有规律地监测血压水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晨峰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对于那些需要常年吃降压药的患者,应当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做用药方面的调整,切勿私自更改药量或换药;改善生活习惯,除了限盐之外,还要戒烟少酒,多食瓜果蔬菜,适当增强体育运动等。
除了预防上要笃信降压治疗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病情较稳定的脑中风患者,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他汀类降脂药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等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
北京医院●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如有特别需要,可微信预约)
34 135970 8年前
32 134771 8年前
41 132113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