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怀孕7个多月了,原计划13号产检,可是从8号开始就接连失眠、头疼。11号上午又晕的厉害,只好在家人的陪伴下先到社区诊所去检查。社区大夫替小刘量了血压,发现高压已经超过160mmHg,于是嘱咐她尽快去大医院就诊,可小刘觉得能坚持就回家了。
当天晚饭后小刘再度头晕,甚至还有些眼花。等到第二天清晨,小刘头晕恶心,甚至不能正常走路,家人见此情形赶紧叫了救护车。医院急诊科收治后先量了血压,发现高压已经超过180 mmHg!大夫说如果血压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甚至有终止妊娠的风险!
直到现在小刘仍在住院接受降压治疗,可喜的是血压逐步回归正常,胎像也比较稳定。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妊娠高血压。
【不可忽略的“产前疯”!】
理论上讲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疾病,它包括:高血压、子痫、慢性高血压等。由于发病率高(近10%),且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备受家庭关注。妊娠高血压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坊间将其描述为“产前疯”,亦说明该病的凶险!
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女性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常伴有水肿和蛋白尿等情况。当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则被视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如小刘最后的情况,就是重度妊娠高血压。
【哪些女性容易“妊高”?】
多年来我们密切关注妊娠高血压,但是至今仍未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不过很多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值得参考:遗传特征。40%的妊娠期高血压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准妈妈年龄偏低或偏高。临床研究发现那些低于14岁和高于40岁的女性,更容易罹患妊娠高血压;产前就有慢性高血压病,或者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血钙偏低,以及双胞胎和羊水过多等情况,妊娠后也比较容易出现高血压。
小刘其实在早期产检时就发现有相对轻微的高血压,医生嘱咐要注意监测和改善生活方式。但是小刘怀孕前血压一直比较正常,遂自认为此次血压飙升只是怀孕引起的生理改变,加之工作较为繁忙,也就没有很好的重视对血压的监测和管理。实际上小刘出现失眠、头晕和眼花等症状,已经说明她的血压异常比较明显了,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压会有一些比较集中的症状表现,如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视力问题、失眠和抽搐等。
当然,还有部分女性在怀孕前血压不稳,怀孕初期却“奇迹”般地血压正常了。实际上这只是女性妊娠生理性变化的“假象”!要仔细鉴别,该治疗还得治疗。
【“妊娠高血压”治疗要及时!】
理论上女性怀孕前一定要把血压调整到合理状态。
有些女性在妊娠期间只是轻度血压升高(<150/100mmHg),在经过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缜密评价后,若风险较低且预后良好,那么可以考虑不用吃药。除了必不可少的按时监测,准妈妈要注意休息,饮食上限盐、多吃水果蔬菜,采取规律适度的体育活动、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
如果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准妈妈应立刻停止工作及其他重体力劳作,严格服用降压药(如有痉挛,还要加强解痉和镇静处理)。考虑到某些降压药对胎儿可能有不良作用,妊娠前后都要咨询医生,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用降压药及其特点总结如下:
拉贝洛尔:显效较快,对肾脏及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亦不会引起血压过低或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作用。除了能够降血压,还有一定的抗血小板集聚和促胎肺成熟作用。但拉贝洛尔国内很难买到,故目前临床常用倍他洛克等。
甲基多巴:即使长期使用也未发现对母儿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每天最大剂量不应高于4g。
硝苯地平:降压作用迅捷,与硫酸镁有协同作用,可能抑制分娩,原则上24小时的总用药量不超过60mg。其他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虽无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其对胎儿无损害,但鉴于其较好的临床经验,目前在妊高症患者应用广泛且未见致畸报道。
利尿剂:既往存在争议,但近期临床试验数据提示可在浮肿明显的患者中使用。
来自于挪威的HUNT研究,纳入超过15000名受试者(平均年龄29岁)。研究者调查了他们出生前后母亲的血压情况,并就此分成正常、不正常和严重不正常等几个组别。研究发现,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受试者比母亲血压正常的受试者,血压要偏高、体重指数偏大、腰围更粗,另外前者的心血管风险也更高。
在我看来这个研究很有趣,也非常有意义,它用大量事实依据告诉大家:母亲生产前后的身体状态,依然能够清楚地反映到30年后子女的身上。
北京医院●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如有特别需要,可微信预约)
34 136123 9年前
32 134919 9年前
41 132268 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