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失眠障碍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睡眠环境、调节心理状态等生活方式实现,这些方法能帮助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缓解入睡困难、睡眠浅等问题。

调整日常作息与饮食习惯:保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即使周末也不随意改变,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白天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但避免在睡前 3 小时内剧烈运动,以防神经兴奋影响入睡。饮食上,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可少量食用牛奶、香蕉等有助于放松的食物。
改善睡眠环境与睡前习惯:营造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约 18-22℃)的睡眠环境,使用遮光窗帘、耳塞减少外界干扰。睡前 1 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为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可换成阅读纸质书、听轻柔音乐等放松活动。此外,固定一套睡前流程,如泡脚、冥想,让身体形成 “这些行为后该睡觉” 的条件反射。
调节心理状态与应对夜间觉醒:睡前若思绪繁多,可尝试 “写下烦恼” 的方式,将担心的事情写在纸上暂时 “放下”,避免在床上思考问题。若躺下 30 分钟仍未入睡,可起身到昏暗的房间做简单的放松活动,有睡意后再回到床上。夜间觉醒时不要看时间,以免增加焦虑,轻轻调整呼吸,专注于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帮助重新入睡。
通过坚持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多数失眠障碍可得到改善。若长期失眠且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避免因失眠影响身心健康。
2025-08-1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