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母婴传播在乙肝病因中占比多少?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乙肝病因中的占比因地区乙肝流行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乙肝高流行地区(如亚洲、非洲部分地区),母婴传播占比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可达 50% 以上。这与当地乙肝病毒携带率高、母婴阻断措施普及不足有关。孕妇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较高时,在分娩过程中,病毒可通过新生儿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导致感染;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通过胎盘在宫内感染胎儿。若未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新生儿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概率极高,尤其是新生儿期感染,慢性化率可达 90% 以上,这使得母婴传播成为这些地区慢性乙肝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乙肝中低流行地区,母婴传播占比相对较低,通常在 30% 以下。这些地区由于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且母婴阻断措施(如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普及较好,有效降低了母婴传播的发生率。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和母婴阻断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母婴传播导致的乙肝病例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


此外,母婴传播的占比还与人群年龄结构有关。在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占比通常更高,而成年后感染乙肝病毒者,多通过血液、性接触等其他途径传播,母婴传播占比相对较低。


总之,母婴传播在乙肝病因中占比较高,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在高流行地区。加强母婴阻断措施,如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规范管理、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降低母婴传播占比、减少乙肝发病率的关键。

2025-08-1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