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需以去除病因、抑制肝纤维化进展、促进肝细胞修复为核心,涵盖病因治疗、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多个方面,早期干预可有效逆转肝纤维化,避免进展为肝硬化。

一、病因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慢性乙肝或丙肝引发的肝纤维化,需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可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丙肝患者则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病毒得到控制后,肝脏炎症减轻,肝纤维化可逐渐逆转。
戒酒与调整饮食: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需彻底戒酒,以阻断酒精对肝脏的持续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纤维化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控制体重,改善肝脏代谢负担。
控制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引发的肝纤维化,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利胆药物等控制原发疾病,减少肝脏的慢性损伤。
二、药物干预:
保肝抗炎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为肝组织修复创造条件,间接抑制纤维化进展。
抗纤维化药物: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中成药,经临床研究证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纤维合成,促进纤维化降解,适合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长期使用。
抗氧化剂:维生素 E、谷胱甘肽等可清除肝脏内的氧化应激产物,减轻肝细胞损伤,辅助改善肝纤维化状态,尤其适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纤维化。
三、生活方式调整与辅助治疗:
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影响肝细胞修复;若存在肝性脑病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修复;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改善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监测:每 3-6 个月复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超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展。
总之,治疗肝纤维化需采取综合手段,优先去除病因,结合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强调早期发现和持续管理。多数情况下,早期肝纤维化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逆转,但若延误治疗进展至肝硬化,则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存在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筛查,做到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