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鳞屑颜色和厚度是评估病情活动度、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皮损的进展、稳定或好转状态。

从鳞屑颜色来看,典型银屑病的鳞屑多为银白色或灰白色,这与角质细胞异常增殖、未完全成熟有关。若鳞屑颜色变深(如呈黄褐色、污褐色),可能提示皮损合并感染(如细菌、真菌定植)或炎症加重,此时往往伴随红斑基底更鲜红、瘙痒加剧;若鳞屑颜色变浅、接近正常肤色,且附着疏松,多提示炎症减轻,病情趋于稳定或好转。此外,脂溢性银屑病患者的鳞屑可能因皮脂混合呈现淡黄色、油腻感,这与局部皮脂分泌异常相关,也反映了皮损的特殊类型。
鳞屑厚度则与角质层增生程度直接相关。急性期或进展期皮损的鳞屑通常较薄,附着不牢固,易脱落,同时基底红斑明显、边界模糊;稳定期或慢性期皮损的鳞屑明显增厚,堆积成层(如 “蛎壳状”),附着紧密,剥离时可能伴随点状出血(Auspitz 征),这表明角质细胞增殖活跃,病情处于相对顽固的阶段。经过有效治疗后,鳞屑厚度会逐渐变薄,从多层堆积变为单层或细碎脱屑,提示角质代谢趋于正常,病情得到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鳞屑特征需结合红斑面积、浸润程度、瘙痒症状等综合判断病情,不能单一作为依据。例如,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鳞屑减少,但红斑仍扩大,可能提示炎症向深部发展。临床中,医生会结合鳞屑变化与其他体征,更精准地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8-06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