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皮肤肿瘤主要包括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类型。该疾病是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病变,可侵袭周围组织、发生远处转移,危害生命健康。若发现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颜色形状异常的斑块或肿物,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1、皮肤基底细胞癌:较为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多发生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病情进展,结节可逐渐增大、破溃,形成边缘不规则的溃疡,形似鼠咬状。该肿瘤生长缓慢,侵袭性相对较弱,但仍可破坏周围组织,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可经医生评估后进行。
2、皮肤鳞状细胞癌: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头颈部、四肢等部位。早期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疣状或斑块状隆起,表面粗糙,逐渐发展可形成溃疡,边缘隆起呈菜花状,易出血,伴有恶臭。若癌细胞侵犯深层组织和骨骼,会影响肢体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治疗,对于晚期患者,还可遵医嘱采用顺铂、紫杉醇等药物进行化疗。
3、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也可见于黏膜、眼等部位。常由色素痣恶变而来,表现为原有色素痣颜色加深、面积增大、形状不规则,表面出现破溃、出血等。部分新发的黑色素瘤表现为皮肤出现黑色或蓝黑色结节、斑块。一旦确诊,需尽快手术切除,术后可配合干扰素、伊匹木单抗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4、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皮肤。早期症状类似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斑、鳞屑、瘙痒,易被误诊。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皮肤肿块、溃疡,甚至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治疗手段包括电子束照射、紫外线光疗等物理治疗,也可使用盐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等药物进行化疗。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防晒,避免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减少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定期进行皮肤自查,观察皮肤有无异常变化。若发现皮肤肿物、溃疡等异常,切勿自行处理。确诊恶性皮肤肿瘤后,严格循医嘱定期复查,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估病情,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