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搔抓银屑病患处容易导致皮肤感染,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银屑病本身会使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和瘙痒,而搔抓虽然能暂时缓解痒感,却会破坏皮肤屏障,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打开入侵通道。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当表层因反复抓挠出现破损、裂口或渗液时,原本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能侵入深层组织,引发感染。轻者表现为患处红肿加重、有黄色渗出液或结脓痂,重者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甚至发展为蜂窝组织炎,需要抗生素治疗。
1、搔抓会加重炎症反应。银屑病的皮损本身就有慢性炎症,抓挠后局部充血、水肿更明显,释放更多炎症因子,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使皮损面积扩大,恢复更困难。
2、指甲藏污纳垢,增加感染风险。指甲缝容易残留细菌和污垢,直接用指甲抓挠相当于把细菌“种”进伤口,极易引发局部化脓或毛囊炎。
3、皮肤增厚与裂口并存。长期搔抓会使皮肤变厚、粗糙(称为苔藓样变),但同时在关节等部位又容易干裂出血,这些裂口是感染的高危区域。
为减少感染风险,应尽量避免搔抓。可用指腹轻轻按压代替抓挠,或冷敷患处缓解瘙痒。保持指甲短而清洁,睡觉时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伤。使用医生推荐的外用药控制瘙痒和皮损,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减轻痒感。
皮肤的修复需要安静的环境,持续的刺激只会让它“雪上加霜”。学会与瘙痒共处,用科学方式应对,才能让皮损真正走向愈合。
2025-09-11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