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8岁小孩抽动症能通过运动改善吗?

8 岁小孩的抽动症可以通过合适的运动辅助改善症状,但运动并非治疗抽动症的主要手段,无法替代医生制定的专业干预方案(如行为训练、必要时药物治疗)。科学的运动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提升身体控制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抽动频率,让症状更易管理。



1、运动能调节情绪与压力,减少诱发抽动的 “心理因素”。8 岁孩子正处于学龄期,学习压力、同伴互动中的小矛盾、家长的过度关注等都可能引发焦虑情绪,而焦虑是抽动症的常见诱发因素,会让眨眼、耸肩、清嗓子等抽动动作更频繁。跑步、跳绳、游泳等中等强度的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 “内啡肽”(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物质),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感。比如每天放学后让孩子跑步 20 分钟,或周末去游泳,能让孩子的情绪更平稳,减少因心理压力导致的抽动加重,让症状处于更易控制的状态。


2、运动能提升身体控制能力,增强对抽动的 “主动管理意识”。部分抽动症孩子存在肢体协调性、肌肉控制能力稍弱的情况,而规律的运动能针对性锻炼这些能力。比如跳绳需要手脚配合,能提升身体协调性;瑜伽的拉伸动作需要专注控制肌肉,能帮助孩子增强对身体的感知力和掌控感;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需要集中注意力预判和反应,能提升专注力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主动控制身体动作。当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增强后,可能会对自身的抽动动作更敏感,在抽动即将出现时,能尝试通过主动调整(如深呼吸、放松肌肉)减少动作幅度或频率,间接改善症状。


3、运动需 “选对类型、控制强度”,避免不当运动加重症状。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抽动症孩子,选择时需注意两点:一是避开过度刺激或高强度的运动,比如快速跑跳、竞技性强的比赛(如高强度篮球对抗赛),这类运动可能让孩子过度兴奋或紧张,反而诱发抽动加重;二是选择节奏平缓、能自主控制的运动,除了前面提到的跑步、游泳、瑜伽,还可以尝试骑自行车、散步、踢毽子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孩子能根据自身状态调整节奏,不易产生过度疲劳或兴奋。同时,运动时间要合理,每天 1-1.5 小时即可,避免因运动过量导致身体疲劳,反而影响情绪和状态,不利于抽动症状管理。


8 岁小孩的抽动症可以通过科学运动辅助改善,但家长需明确运动的 “辅助定位”,不能因依赖运动而忽视专业治疗。若孩子已确诊抽动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将运动作为日常干预的一部分,配合行为训练(如习惯逆转训练)和家庭护理(如减少过度关注、营造轻松环境)。若运动后发现孩子抽动症状明显加重,需及时调整运动类型或强度,必要时咨询医生,确保运动能真正起到辅助改善的作用,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抽动症,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2025-09-0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