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搐的常见原因中,感染性疾病、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病变是较为典型的三类,不同原因引发的抽搐表现各有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引发高热时,5 岁以下儿童容易出现热性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且多在发热初期 12 小时内发作。而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病原体直接损伤脑组织,会导致反复抽搐,常伴随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低钙血症,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手足抽搐,这种情况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后,抽搐症状可得到缓解。此外,低血糖发作时常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这些代谢紊乱问题都可能诱发抽搐。
癫痫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抽搐,发作形式多样,通过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放电。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积水等脑部结构异常,会因神经传导通路异常引发抽搐,患儿往往还伴随发育迟缓、肢体活动障碍等问题。
当小儿出现抽搐症状时,准确判断具体原因至关重要。家长需密切观察发作时的症状、频率及伴随表现,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抽搐发作,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2025-07-2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