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长期熬夜者易患脑梗塞吗

长期熬夜会增加患脑梗塞的风险, 这是因为熬夜会持续耗损身体机能,打乱气血运行与脏腑平衡,进而影响血管健康,为脑梗塞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问题的人,长期熬夜会让风险进一步升高,需重视熬夜对身体的潜在伤害。



长期熬夜会让血管 “持续紧张”,慢慢失去弹性。 人在熬夜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就像一直绷紧的弦,血管也会跟着持续收缩,时间久了血管壁会逐渐变厚、弹性下降,甚至出现细小斑块。这些斑块若脱落或增大,可能堵塞脑部血管,引发脑梗塞。比如经常熬夜到凌晨的人,可能会频繁出现头晕、头皮发麻的情况,这就是血管功能受影响的早期信号,需及时调整作息。


熬夜会打乱 “代谢平衡”,加重血管负担。 正常睡眠时,身体会进行代谢修复,帮助排出多余脂质、调节血压。长期熬夜会让代谢节奏被打破,多余的脂质容易在血管壁堆积,让血液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变慢;同时血压也可能出现异常波动,忽高忽低的血压会反复刺激血管,增加血管受损的概率。血液黏稠加上血管受损,会大大提高脑部血管堵塞的风险,进而诱发脑梗塞。


调整作息、养护身体能降低熬夜带来的风险。 尽量养成晚上 11 点前入睡的习惯,即使偶尔熬夜,第二天也不要过度补觉,可通过中午短暂小憩(20-30 分钟)恢复精力;日常多吃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杂粮、水果,帮助调节代谢、减轻血管负担;每天适度活动,如散步、慢跑,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血管弹性。若本身有基础疾病,更要严格控制熬夜,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问题。


养成规律作息对预防脑梗塞至关重要。如果已经出现长期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不要拖延,及时就医检查。只要重视熬夜的危害,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患脑梗塞的风险,守护脑部健康。

2025-09-1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举报/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