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9健康

婴儿期多动症前兆表现

多动症通常在孩子幼儿期或学龄期被发现,但部分婴儿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类似的 “前兆” 行为。不过家长要注意,婴儿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在快速发育,很多活泼好动的表现是正常的,不能直接等同于多动症,了解这些可能的前兆,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孩子状态,而非过度焦虑。



1、睡眠规律难建立,睡眠质量差。有些婴儿从出生后就很难养成稳定的睡眠习惯,比如白天很难安静入睡,即使睡着也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惊醒,每次睡眠时长很短;晚上则频繁夜醒,醒来后需要长时间哄抱才能再次入睡,甚至会出现整夜哭闹、不肯安睡的情况。和同龄婴儿相比,他们的睡眠总时长明显偏少,而且睡眠过程中容易躁动、翻身,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安抚,才能让孩子勉强维持基本睡眠。


2、过度活泼好动,难以平静状态。这类婴儿清醒时几乎停不下来,比如躺在婴儿床里会不停蹬腿、挥舞手臂,即使被家长抱在怀里,也会扭动身体、四处张望,很难安静地靠在家长身上;给他们喂奶或换尿布时,更是会频繁挣扎,很难配合家长完成动作。和其他能短暂安静玩玩具的婴儿不同,他们似乎永远充满精力,只有在极度疲惫时才会短暂停歇,稍作休息后又会恢复好动状态。


3、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兴趣短暂。婴儿期虽然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但正常情况下能对色彩鲜艳的玩具、轻柔的音乐保持几分钟的关注。而有这类前兆的婴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非常短暂,比如给他们递玩具,可能刚碰到玩具就随手扔掉,不会主动去抓握或玩耍;家长用声音或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只会短暂停留,很快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很难专注于某一件事物,甚至在吃奶时也会频繁分心,容易被周围的动静干扰,导致吃奶过程断断续续。


家长发现婴儿有上述表现时,先不要急于判断孩子有多动症倾向,因为婴儿期的行为受发育阶段影响大,很多表现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改善。可以先尝试帮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固定喂奶、睡觉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平时多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比如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慢慢引导孩子关注,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孩子的异常表现持续不改善,甚至影响到正常喂养和生长发育,建议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咨询,让专业医生评估孩子的发育情况,避免盲目焦虑或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

2025-08-27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