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患者患抑郁症的主因与疾病本身带来的生理痛苦、社会功能受限及心理压力密切相关,三者相互叠加导致情绪调节失衡。

1、慢性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持续折磨:关节炎患者常伴随长期关节疼痛、僵硬,甚至活动受限,日常动作(如行走、穿衣)变得困难。这种持续性疼痛会激活体内应激反应,导致神经递质(如 5 - 羟色胺)分泌紊乱,直接诱发低落情绪;同时,功能退化使患者逐渐丧失生活自主性,产生挫败感和自我价值否定,长期积累易发展为抑郁。
2、社交孤立与支持缺失:因疼痛或行动不便,患者可能减少社交活动,回避聚会、运动等场合,导致社交圈萎缩。外界的不理解(如认为 “小题大做”)也会加剧疏离感,使其难以获得情感支持。这种社交孤立会削弱心理韧性,使负面情绪无法及时疏导,进一步增加抑郁风险。
3、治疗压力与预后担忧:关节炎的慢性病程需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因疗效不佳、药物副作用或经济负担感到焦虑。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如担心残疾)会引发持续心理应激,若缺乏有效应对方式,可能产生无助感和绝望感,最终诱发抑郁。此外,疼痛与抑郁形成恶性循环 —— 抑郁会降低疼痛耐受阈值,而疼痛加剧又会加重抑郁情绪。
关节炎患者的抑郁多由生理痛苦、社会角色改变及心理压力共同驱动。临床需兼顾疼痛管理与心理干预,通过规范治疗减轻症状、鼓励社交参与、提供心理支持,以打破恶性循环,降低抑郁发生风险。
2025-08-06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