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维生素 B12不会直接导致普通人群患癫痫,但严重且长期的维生素 B12 缺乏,可能损伤神经系统,引发类似癫痫的 “抽搐症状”,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或吸收障碍人群风险更高,需注意区分 “维生素 B12 缺乏性神经症状” 与 “真正的癫痫”。很多人会把两者的抽搐表现混淆,实则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完全不同,盲目按癫痫处理可能延误病情。

维生素 B12 对维持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缺乏会影响神经髓鞘(保护神经纤维的 “外套”)合成,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当缺乏严重时,大脑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肢体抽搐、意识短暂模糊等症状,这些表现与癫痫发作相似,但本质是 “营养缺乏导致的神经损伤”,而非癫痫特有的 “大脑异常放电”。比如婴幼儿若长期缺乏维生素 B12,可能出现无热抽搐,容易被误判为癫痫;老年人因吸收能力下降缺 B12,也可能出现肢体震颤、意识障碍,需通过检查明确原因。
普通癫痫由大脑结构异常、遗传、外伤等因素引发,核心是大脑神经反复异常放电,治疗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而维生素 B12 缺乏导致的抽搐,只需通过补充 B12(如口服制剂、注射剂)改善营养状况,神经损伤修复后,抽搐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需按癫痫长期用药。若将两者混淆,可能导致两类问题:一是维生素 B12 缺乏者未及时补充,神经损伤持续加重,甚至引发永久性认知障碍;二是误将缺乏性抽搐当作癫痫用药,增加药物副作用风险。
预防和应对维生素 B12 缺乏,需针对性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日常可多吃富含 B12 的食物,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素食者、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炎、肠吸收障碍)、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定期检测血液中 B12 水平,发现缺乏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意识异常,需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查、脑电图等区分是癫痫还是维生素 B12 缺乏,避免因误诊影响治疗。
重视维生素 B12 的补充对神经系统健康很重要,但无需因担心缺乏而过度焦虑。只要保持均衡饮食、定期关注身体状态,就能有效降低缺乏风险,若出现疑似症状,科学检查和针对性处理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