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立于2010年,她的前身是心胸外科,作为医院心脏中心的重要部分,为了加快实现专科化发展战略,心脏大血管外科从心胸外科分离出来而独立建科,是省内第一家以心脏大血管外科建制的科室。装修一新、设施一流的病房于位于2号楼7楼,门诊则位于门诊大楼5楼的心脏中心候诊区,核定床位67张,包括19张床位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监护室。 五十年余来,经过心脏外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进取,浙医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在许多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省内领先。作为医院心脏中心的重要部分,该科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目前科室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灌注师)9人,主治医师(主管灌注师、主管护师)11人,专职心外科重症监护医师5人及专科护士等共60余人。该学科医生队伍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极大部分具有博士学历。科室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监护仪器,年心脏大血管手术达1000余台,且年门诊人次、年住院人次、年手术总数等都逐年大幅度增长,始终是浙江省最具规模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之一。 在教学方面,该科是浙江大学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硕士点,1997年获得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承担省内各级医院的进修人员培训,以及选派高年资医生到下级医院会诊、指导工作,并担负培养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是浙江省主要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人才培养基地。 该学科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德国柏林国家心脏中心、德国基尔大学等国外心血管外科中心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派出1名医生到国外学习进修,还有3—4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学术交流,到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医生具有在国外留学、进修的经历。他们外语水平高,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和趋势,掌握现代心脏大血管外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并且年轻而有朝气,工作干劲大,富有创新精神,因此该学科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该学科历史悠久,取得了令业界所瞩目的业绩。1957年我国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创始人之一、该科石华玉教授在国内首创椎旁阻滞下肺叶切除术;1978年与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教授合作开展浙江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近年来该学科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科研工作业绩斐然,综合实力处浙江省前列。1994年该科陈如坤教授、朱家光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慢性房颤的外科手术治疗,先后施行Cox’s迷宫I、II、III型手术近100例,均获成功;1999年陈如坤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心脏减容术治疗瓣膜性心肌病获得成功;由陈如坤教授牵头的我国第三代人造心脏瓣膜——全热解碳双叶型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瓣膜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性能和临床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人造瓣膜,该成果获得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产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作出了贡献。2009年,学科带头人董爱强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经皮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用5—7cm的右胸小切口替代长达20cm的传统胸部正中切口,在确保患者安全和疗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避免了胸部正中手术疤痕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深受广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的欢迎,目前已连续开展1000余例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微创成为该科的主要特色,其“微创心脏外科学”通过了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创新学科)的评审。近年来该科每年有近10篇学术论文在SCI收录的杂志和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等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百年历史铸就了浙二人“以精湛演绎技术,用关爱体现服务”的精神,该科已把“以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思想贯彻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每个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中。浙二心脏大血管外科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浙二心脏大血管外科今后将继续依托医院齐全的临床学科、一流的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优势,依托浙江大学百年老校一流的科研设施、强大的科研力量优势,同时紧紧依靠医院心脏中心这个大平台,努力提高和创新医疗技术,注意学科梯队培养,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与基础学科相互渗透,进一步提高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全面提升学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地位,使该科继续占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制高点,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
擅长:一、心脏瓣膜疾病微创手术,包括风湿性、退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性等原因造成的各类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如1.二尖瓣成形修复及二尖瓣置换手术 2.主动脉瓣成形修复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3.三尖瓣成形及置换手术 4.肺动脉瓣修复及肺动脉瓣替换手术 5.联合瓣膜病的联合瓣膜置换及修复手术 6.合并心房纤颤时,同期行瓣膜手术+射频消融手术。尤其擅长微创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成形修复及置换术,其中腔镜下二尖瓣成形修复成功率高,效果满意。首创了腔镜下同期行二三尖瓣成形修复+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瓣膜修复好、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比例高。二、冠心病(心梗、心绞痛、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狭窄、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 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又称搭桥)手术 2.微创不停跳搭桥手术 3.室壁瘤切除及左心室成形手术 4.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同期行搭桥+瓣膜手术 5.微创搭桥+支架植入杂交手术。三、各种主动脉手术,包括主动脉瘤、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马凡综合征等,擅于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手术、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部分弓置换、术中象鼻技术、微创主动脉支架血管腔内修复等。四、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房扑行腔镜下微创消融术,或同期行腔镜下心脏手术+房颤消融术。五、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 包括: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手术,心内膜垫缺损修复等等。 六、肥厚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1.左室流出道疏通手术 2.左室流出道疏通+二尖瓣病变治疗。七、心包疾病的外科治疗 包括: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剥脱手术,心包积液心包开窗手术等。八、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作为核心专家主持完成省内最大规模的心脏移植及心肾联合移植,擅于心脏移植手术,包括术前评估配型、术中操作及术后长期抗排异治疗,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在ECMO(叶克膜)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人工心脏、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核心手术专家参与了华东地区及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手术的围术期治疗,具有丰富的人工心脏、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管理经验。九、心脏良性肿瘤、心脏恶性肿瘤摘除术。
449 点赞数4 挂号数
擅长:擅长成人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一、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行小切口微创二尖瓣修复成形或置换、微创主动脉瓣修复成形或置换、微创三尖瓣修复成形或置换、多瓣膜病变同期联合手术等,瓣膜修复成功率居全国前列。二、冠心病:心梗、心绞痛、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等——行微创不停跳/辅助循环冠脉搭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同期搭桥+瓣膜手术、同期微创搭桥+支架植入杂交手术等。动脉化搭桥比例省内遥遥领先。2017年在国内开创性改良应用国际前沿的no-touch技术获取GSV作为桥血管,极大提高了搭桥患者远期的手术效果,填补了浙江省空白。三、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马凡综合征等——行主动脉根部重建(David、Yacoub、Bentall等)、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部分弓置换、术中象鼻技术(ET/FET)、微创主动脉支架血管腔内修复等。2018年从国外引进国际先进的常温体外循环和脑保护理念,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四、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房扑——单纯房颤微创消融、同期心脏手术+房颤消融、联合心内科电标测杂交治疗房颤。五、心脏肿瘤:粘液瘤、血管瘤、弹力纤维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微创肿瘤切除、同期瓣膜修复成形。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内科药物或化学消融治疗失败——左室流出道疏通、修复保留自体二尖瓣解决SAM问题。七、终末期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衰——ECMO(叶克膜)、LVAD(左室辅助装置)等辅助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省内最大规模的心脏移植及心肾联合移植。
419 点赞数5 挂号数
暂无号源
为您推荐其他医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