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目前上海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发展,“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失智老人”等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与关注。本文旨在让老百姓了解:什么是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如何去识别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去应对。
先来看两个病例:
病例一(阿尔茨海默病):
女性,59岁,记忆力减退1年,1年来逐渐加重,最近发生的事经常遗忘,远期的记忆基本无影响,家中煤气经常忘记关闭,煮饭烧菜都换成了具有定时功能的电磁炉。外出买菜买东西有时找错钱自己也不知道,简单的算术都没问题,但以前拿手的稍微复杂的一点的算术就会出错。
病例二(血管性痴呆):
男性,78岁,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二十余年,长期吸烟史,近十年来反复“脑梗”,脑梗每发一次,记性就会比前一次差些,目前认人也有困难,已经早就动迁搬了新家,说自己现在还住在二十年前的老房子里,目前生活都要靠家人照料不能自理。
(一)什么是“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痴呆指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症状,损害达到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日常生活能力的程度。痴呆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最为常见。
(二)如何去识别认知功能障碍?
一些可以发现的特征:
1. 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记忆力下降,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事容易遗忘,刚发生的事情一转身就忘了,而且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期。
2. 经常烧东西忘记关煤气,甚至为此换成电磁炉的。
3. 自己或家人买东西经常找错钱,或者找钱的时候因为算不清楚该找多少,经常数也不数,别人给多少就是多少,直接就往口袋里塞。
4. 分不清白天黑夜,时间估计不清,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里,一些患者住进医院医生问起来还说自己在家里
5. 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不会正确表达胡言乱语,不能自己吃饭如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都是非常明显且较为严重的特征
可以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识别:
1. 询问早餐吃的是什么,看能否正确回答。
2. 询问亲属的姓名,看能否正确回答。
3. 计算100减7等于几,连续减五次7,看看正确么。或者可以询问买一支笔要7元,拿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去找,找多少钱?再买一支7元的笔呢?再买一支呢?这样连续买5次笔,看看每次找的钱是否正确。
4. 不看手表或时钟,大概感觉现在是几点,回答的时间基本符合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区间,就算正确。考察时间定向力。
5. 询问现在身在哪里,考察空间定向力。
6. 让患者执行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用你的左手捏右耳,看是否能执行,是否捏错耳朵。
上述情况只要存在一条,并且已经存在了不短的时间,就需要就医看病了。
大家也可以看看之前给出的两个病例,看看身边的亲戚朋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面对认知功能障碍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
a.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高脂高糖高盐饮食。
b.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维持适当的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节律。
c. 注意控制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冠心病等
d. 简易的智能训练:如看报、读报复述报上的语句、写字。有条件的可以作画、书法、编织等。
e. 从社会角度提高整体人群的教育水平。
f. 服用药物改善或控制症状:需在医师指导下遵医嘱用药,可以根据病情和经济条件应用合适的促智药物,记得要规律服药哦,药物剂量调整时也要听医生的哦。
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晚年少一分认知障碍的痛苦,多一分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47877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