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
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0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清国教授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中国针灸学会李维衡会长、中国科协颜利民主任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开幕式上,首先由科普工作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刘炜宏做科普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的说明。中国针灸学会办公室贾晓健主任宣读了中国针灸学会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批复文件,李维衡会长向科普工作委员会的顾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颁发了聘书并做了重要讲话。经二级专委会推荐和总会批准,聘任刘炜宏为第一届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启才、郭义、王顺、杨金生、林超岱为副主任委员,齐淑兰为办公室主任。开幕式后,特邀中国科协科普部高勘副部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温长路主任委员做了有关科普工作的指导讲座。第一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张建斌、邬继红、王宏才、吴绪平、王凡、文碧玲、陈东枢、齐淑兰、何顺峰、赵吉平、储浩然、王 宇(代表杨永清)、具紫勇(代表何金森)及中国中医药报社赵万标主任出席会议。
刘炜宏在筹备说明中指出,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是中国针灸学会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的常设专门机构,直接接受总会的领导。她的工作宗旨是:紧紧围绕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要求与目标,为中国针灸学会在针灸科普方面提出战略目标和具体发展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组织全行业积极开展针灸医学的普及工作,推动针灸医学知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类人群的普及,以适应针灸医学发展的需要。经各二级专业委员会推荐,总会审议批准,第一届科普工作委员会由2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5名,并特邀顾问6名。本工作委员会委员,全部由针灸界教学、科研、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且有出版界、企业界的代表,整体水平高,人员结构合理,能满足本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的需要。
中国针灸学会李维衡会长在讲话中指出,针灸学会前些年在针灸临床分会成立了一个科普分组,专家们在科普工作方面有意识地做了些工作,为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学会按照新形势下科协和学会工作的科学定位“三服务一加强”中的其中一项“服务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规划,按照学会二级委员会的程序成立科普委员会,其从工作形式来讲应为针灸学会理事会下的常设机构,各专家负责为科普工作的方向出谋划策、制定工作办法、提出工作方针、任务,对科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总会在针灸科普的组织工作方面有了有力的保证。在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和针灸申遗成功后,科普工作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灵活多样地宣传针灸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针灸在世界上发展很快,但在国内青年人对针灸的了解还很薄弱,还应加大针灸在这方面的宣传。通过科普委员会的成立,还可以使全国做科普工作的专家联系起来,成立专家库,凝注专家的智慧,为针灸学会针灸科普工作出谋划策,为学会每年的科普工作制定计划、提出要求,当好理事会的参谋。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朱兵所长,首先祝贺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并挂靠在针灸所,表示针灸所一定会为科普委员会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他说: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科普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科普工作虽然与科研工作不同,但科普工作要真正的学科工作者去做符合针灸学术真正内涵的普及和宣传,提高民族对针灸学科的认同,了解针灸治病的道理和治病的方法。如果真正从事这个学科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不占领科普这块阵地,就会出现打着科普名义的一些人去招摇撞骗,那样对整个中医学科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对学科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挫败民众对这个学科的认同。科普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做科普工作时要符合现代人对针灸的认同感,符合现代人的认知模式。
中国科协颜利民主任代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学会管理处向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国针灸学会成立30多年来,以繁荣发展针灸事业为己任,在学术交流、组织建设、编辑出版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在针灸科普工作也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针灸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已在世界广泛传播,但在我国的发展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还没有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所以民众真正认识中医是十分重要的。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整合本专业人员资源,发挥团队和集体资源优势,使针灸的研究成果为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希望科普工作委员会能够严格遵守针灸学会的章程和业务范围的规定开展活动,勇于承担学会赋予的各项任务,灵活多样地开展科普活动,为我国针灸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工作委员会顾问房书亭在讲话中指出,通过科普的宣传,使民众能分辨假针灸、假中医。针灸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使针灸科普工作有了领导和组织,真正地为老百姓灌输一些正确的客观的针灸方面的知识。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温长路主任委员就“中医药科普创作的思路”作精彩讲座,细致讲解了“关于中医药科普的定位、科普创作的一般要求、如何解决学术语言与普及性表述的关系、应该把握的几个原则”等四方面的内容。
中国科协科普部高勘副部长作科普工作指导讲座,首先代表中国科协科普部对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详细介绍了从中英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科协的科普工作组织体系、科普活动范围。尤其是建国以来,2002年《科普法》的颁布,是我国第一部纳入法律的科普文件;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科普工作的具体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科普工作要围绕《纲要》进行。强调科协的科普工作组织体系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开展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开展灵活、多样的科普活动,这是非政府组织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介绍了科协对全国性学会开展科普活动的要求。
中国针灸学会文碧玲主任详细介绍了学会近几年开展的科普活动。
与会委员们对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划(2010~2014)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关于工作委员会2011年的工作计划,与会委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就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如下:
1.工作任务:起草《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规划纲要》,时间要求:2011年1月~10月,由主任委员刘炜宏负责,委员王凡、赵吉平配合;
2.工作任务:进行科普资源调查,建立科普人员档案库,时间要求:2011年1月~2012年1月,由副主任委员王启才负责,委员王宏才、张建斌配合;
3.工作任务:拟定中国针灸学会优秀科普作品、优秀科普人员奖励办法,时间要求:2011年1月~2012年1月,由副主任委员林超岱负责,委员文碧玲、杨永清配合;
4.工作任务: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会员日进行科普宣传活动,
2011年5月科技活动周,在北京,由副主任委员杨金生负责;
2011年9月科普日,在天津,配合中国科协年会活动,由副主任委员郭义负责;
2011年9月科普日,在贵州,由副主任委员王启才负责,委员何顺峰配合;
5.工作任务:承办2011年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时间:2011年10月或11月,由副主任委员王顺负责;
6.筹备编辑《针灸科普简报》(暂定为电子版,一年4期),由办公室主任齐淑兰负责,委员吴绪平、王凡、储浩然、何金森配合。
刘炜宏主任委员最后总结说,科普工作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总会在这方面的智囊团,是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工作。对科普人员的要求是高素质、爱针灸、懂科普、愿奉献。科普工作委员会横向上与针灸学会各分会都有联系,要推动整个针灸学会科普工作的开展,每个委员在自己的学会里要考虑到科普工作如何开展,要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推动科普工作。科普工作委员会纵向上要与上级如国家中管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加强联系,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这也是本工作委员会的特点。最后强调,要把建议、督促各分会成立科普学组或设立科普委员写入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规划,建立中国针灸学会的科普工作组织体系;以科普工作委员会名义尽快编写、出版一本关于“针灸真正内涵、针灸文化”解释的权威手册;责成何顺峰委员进行“针灸技术基层行”(暂定名)的调研,争取拿出可行性计划。
(科普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杨立丽齐淑兰)
侯献兵医生河北 沧州 沧州市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7 21605 8年前
18857 8年前
18848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