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

文章217 阅读量4052880

简介: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刚刚,我目睹了急诊医生剪衣服!

18575 1年前

  午饭后,办公室没人,淼哥坐在办公桌前看武志红写的《身体知道答案》。

  娟妹一阵风似的跑过来坐下:“淼哥、淼哥,武汉中南医院为抢救患者剪衣服,东西丢了被索赔的事情,现在持续发酵呢。

  昨天有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刷屏:医务人员必知的服装LOGO和价格,第一次,没钱没时间的医务人员这么关心名牌。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张剪衣服知情同意书,我的天呐,以后不用开药打针做治疗了,20分钟看病,18分钟在签免责知情同意书。

  竟然还有视频,‘急救病人身穿名牌,医生迟迟不敢下手,最终酿成悲剧’:

  太好笑了,今天早上还有图片在朋友圈里流传。

  说某医院急诊手术的昏迷脑出血的病人,家属找来赔衣服,幸好门口有高清摄像头,不然又得凑钱赔款了。”

  淼哥头也不抬,继续看书:“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好笑,凡事适可而止,再炒作就变味了。

  我上篇文章有已经提到,当事医生处理的确有瑕疵,院方的回复也是其问题之所在。

  正如一位同道所说:‘我们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医院抢救患者就可以将患者的财物随意丢弃吗?

  可以不可以剪下来以后放入一个袋子里保管起来做好记录,事后给患者家属有个交代呢?这样的小事我们不能忽视!如果有制度做起来并不难!’

  现在这种一边倒的舆论也不妥,我们一直在呼吁社会尊重、支持、理解医务人员,包容医务人员难免的差错。

  同时,作为医务人员更要能够包容病人,毕竟病人群体更复杂,对一个罕见事件的穷追猛打,不仅无益医患和谐,而且显得自身的浅薄。

  一直以来,我都主张‘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丝毫没考虑对方是怎么想的。

  以前自媒体没有那么发达,一些媒体的涉医报道被广大医务人员诟病,认为自己的职业被玷污了。

  其实从记者角度出发,他们肯定力求做到公平、客观、全面,只是由于医学专业的深奥,部分报道难免有偏颇。

  现在自媒体发达了,很多医务人员自己可以发声,大环境的改善也使部分记者在报道涉医事件时,更愿意倾听医生的意见。

  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医疗纠纷,张口指责对方是医闹;发生医疗差错,动辄批评是患方原因;受了一点儿委屈,哭天抹泪的鸣冤叫屈…...

  

  医务人员,不是靠耍嘴皮子学泼妇喷口水的,不是靠吵架斗狠来赢得认可的,不是靠睚眦必报来扬名立万的。

  医乃仁心,没有一副好心肠,一点儿委屈都受不了,千万不要当医生,那纯属给自己添堵。

  朋友聚会旅游的时候,自己在加班;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自己在加班;全家人团年的时候,自己在加班;能想加班费划不划算吗?

  学医本科5年,硕士加博士5年,参加工作规培再3年,30好几的人还不敢谈成家立业,能想时间成本值不值得吗?

  读玩十几年书,干过十几年临床,治好一大群病人,出门诊被没钱没见识没文化的人指着鼻子骂,能想捍卫尊严应不应该吗?

  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我不是什么近佛近仙之人,我只知道:医者父母心!

  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任性也好,懂事也好,都要学会包容,学会忍让。和孩子争锋相对,是家长的不成熟。

  就像最近这次剪衣服事件,我觉得不必上岗上线,加戏太多就变味儿了。

  前辈们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一直都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的荣耀,没人教我们趋吉避,逞口舌之快。”

  

  娟妹点点头:“你说,经过这事儿,医务人员急救的时候,下剪刀会不会犹豫?”

  淼哥放下书,揉揉肩膀:“真正的医务人员,都是训练有素的,看到需要急救的病人,只会第一时间冲上去,采取果断有效的方式抢救。

  如果这事儿有影响,估计也是帮助医务人员完善细节,再出现类似情况,大家会把衣物收拾好,交给第三方保管。

  所以,那些说这件事情会影响医务人员抢救效率的人,是杞人忧天。

  医务人员心里没那么多花花肠,没什么能阻挡我们下剪刀的速度。

  话说,今天早上我就目睹了一场急诊科医生剪衣服。

  早上八点,我去急诊病房查看一位留观的妇产科病人,忽然发现旁边一张床,一下子围过去很多医务人员。

  一位患者突然心跳停止,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医生‘哼哧哼哧’的在做心脏按压,其他医务人员在旁边调配各种仪器和药物。

  患者如果心脏停止供血,没有辅助的医疗设备,5分钟后大脑开始不可逆的脑死亡状态。超过10分钟很多大脑细胞都开始液化了,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这位患者胳膊上在输液,脸上罩着储氧面罩,马上需要电击除颤,有些穿刺必须从大腿根部进行,护士直接一把大剪刀,咔咔两下就把衣服剪开了。

  整个过程,没人去交代衣服能不能剪,在场的医务人员也没有人拿这件事调侃。

  我怕影响她们,拍拍其中一位医生的肩膀就走了。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警情,哪容得半点犹豫?

  事后,我没有追问这位患者有没有抢救回来,医院的急诊室,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救完这一位,还有下一位。

  人在做,天在看,不要想那么多,有纠纷也无需害怕,鼓励双方走司法途径,相信法律会主持公道。

  我在临床干了十几年,遇到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同情达理的人,医患双方做到换位思考,很多矛盾就能避免。

  永远相信一点:世上还是好人多!”

  

  刘淼医生广东 广州 广州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妇产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