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什么?是怎样预防疾病的?
疫苗,又叫预防针,大部分是导致疾病的细菌或病毒,少部分疫苗是对抗疾病的抗体。合格的疫苗是经过减低毒性(减毒疫苗)处理或用被杀死的细菌或病毒(灭活疫苗)或者动物身上提取的抗体制成的。所以,注射疫苗相当于给体内注射低毒性、已经死亡的细菌和病毒或者直接注射抗体(如狂犬病疫苗)。
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特殊蛋白、寄生虫等)相当于入侵敌军;我们身体内的白细胞等一系列免疫因素相当于保护身体的防御部队;当致病菌侵入体内或打了预防针(疫苗,减毒或灭活的致病菌)时,入侵敌军和防御部队两军交战,不管胜负如何,这个过程都能锻炼了防御部队的战斗能力,培养出针对该致病菌的特殊部队。肝炎疫苗能训练一支肝炎的防御部队(有没有防御军可以通过抗体检测证实),流脑的疫苗能训练一支流脑的防御部队。那么在下次遇到同样敌人的时候,防御部队出动,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目的。为了让机体获得相应的防御部队,国家将一系列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疾病的预防针列入计划免疫,让大家免费注射,获得编制齐全的防御部队。
近期报道的假疫苗主要指疫苗中的有效成分缺失或不足,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防御部队(抗体检测阴性)。既往的问题疫苗还可能掺杂了杂质,导致过敏反应。
2、打预防针的时机选择
两军交战,也总有胜负:1)防御部队胜,则不但不得病,还得到了一支防御部队;2)入侵敌军胜,则人体得病,这就是有的孩子打了预防针后发烧,甚至咳嗽、腹泻的原因,尽管得病,防御部队也得到了锻炼;3)防御部队攻势过猛,不但打致病菌,还错把自身组织也当成致病菌进行攻击,导致了过敏及免疫性疾病。
我们都希望得到第一种结果,既不得病,又得到防御部队。这就需要在防御部队状态正常时开始战争(打预防针)。不能在防御部队兵力不足(如疲惫、熬夜、剧烈运动后)时,也不能在防御部队正在战斗(发烧等身体不适)时,还不能在防御部队过强时(湿疹、过敏等),这就是打预防针时医生往往要询问身体情况的原因。
由此可见,需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情况下注射疫苗。若长途跋涉到国外,在孩子疲惫、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注射疫苗,增加了得病概率,得不偿失,家长需谨慎选择。
作者介绍:
王剑虹,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医生,上海市卫计委医苑新星讲师团讲师,“漫画神经科”科普公众号创办人。现任上海市医学会脑电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擅长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头痛、失眠、头晕、脑血管病、癫痫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在国内权威、核心杂志发表论文6篇,主持国家、省部级和院级课题共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脑疾病自我诊断与家庭护理的科学普及》
项目编号:18dz2313605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31466 8年前
18155 6年前
5 18005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