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简称“基癌“,中国人的“基癌”多数呈黑色,所以早期极易误诊成色素痣(见下方图片),如果误诊或治疗不当,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图:发生于年青人的早期“基癌”,极易误诊
如何区分色素痣和“基癌”?
色素痣多数发生于30岁以前。一般“基癌”的发生年龄比较大,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但也有年青人发病的,极易误诊,需要提高警惕。“基癌”一般表面光滑,比较有光泽,后期可破溃(见下方图片))。完全确诊则需要活检病理化验。
图:老年患者鼻部可见一黑色皮损,有破溃
“基癌”危险吗?
“基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极少转移,但可造成明显的组织破坏,特别是发生在面部者,可发生毁容性损害,甚至侵及眼睛、大脑等。
“基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与日晒(紫外线)有一定有关系,因此面部最易发生,另外射线、物理损伤、化学致癌物、免疫抑制、遗传、一些炎性皮肤病等也是重要发病因素。
“基癌”怎么治疗?
一旦确诊,首选手术切除,如果已经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可配合放射治疗或光动力治疗。因为单纯刮除、激光、冷冻、药物治疗复发率高,不常规单独使用。如果发生转移,除了手术,还需要配合化疗。
医师介绍
brief introduction
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收录14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
微信公众号:doctoryangxc
新浪微博:@杨希川教授-皮肤科医生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22 52601 7年前
49 35374 8年前
14 33263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