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川

文章71 阅读量1323130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必知:脂溢性皮炎攻略

48 35268 1年前

  脂溢性皮炎为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为2%~5%,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瘙痒程度不一,易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1.好发年龄: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也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通常在生后1周左右出现。2.部位: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最常见于头面部、耳部,严重者可累及胸背、腋窝、月光及乳房下皱褶、脐部等。鼻唇沟受累是脂溢性皮炎的特点。3.皮损:为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瘙痒程度不一。4. 预后:成人脂溢性皮炎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婴儿脂溢性皮炎可持续几个月后自愈。

  


  


  鉴别诊断1.头皮银屑病:有时头皮脂溢性皮炎与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不易区分,容易误诊。

  2.红斑型天疱疮:面部及胸背部的脂溢性皮炎容易误诊为红斑型天疱疮,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3.玫瑰痤疮:也要注意和玫瑰痤疮(酒渣鼻)区别。4.艾滋病:对严重泛发且治疗效果不好的脂溢性皮炎需要排除HIV感染(艾滋病)。5.头癣:对青春期前儿童头皮出现鳞屑,应首先排除头癣,特别是断发毛癣菌可以仅出现头皮屑,而没有脱发。

  


  病因

  目前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炎症,特别是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有关。其它因素诸如遗传、精神紧张、饮食结构、化学性刺激、洗头过勤、生活无规律、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均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治疗及预防


  治疗原则是去脂、止痒、袪屑和抗炎。1.轻的可口服去脂抗炎的药物,外用抗真菌及含安体舒通乳膏、凝胶等。2.重的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抑制皮脂分泌,但有一定副作用,不做为首选。3.头皮脂溢性皮炎在治疗早期可外用含有激素的药物,但面部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含激素的药物,容易反弹,而且副作用大。4.因为脂溢性皮炎与糠秕马拉色菌有关,可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产品(常二硫化硒洗剂或2%酮康唑洗剂),有一定治疗和预防效果。

  5.面部炎症重者可以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后逐渐减量,作用好,副作用小。

  


  脂溢性皮炎容易复发,所以特别要注意预防:

  1.生活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精神不要太紧张。2.要多食蔬菜,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忌饮酒,禁食辛辣食品,保持大便通畅。3.少用过热的水、刺激性强的肥皂洗头,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4.一旦发生了脂溢性皮炎,则应及时治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医师介绍:

  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15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微信公众号:doctoryangxc

  新浪微博:@杨希川教授-皮肤科医生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