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川

文章71 阅读量1328130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美白针”靠谱吗?

3 12756 1年前

  

  最近有朋友在微博留言:“杨医生,你好!一直都羡慕别人白皙的皮肤,想问下目前市面上的“美白针”真的有效果吗? 另外,有没有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在这里也和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美白针”?

  所谓的“美白针”最常见的成分有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等,其实这些药都非常便宜,但某些“机构”把它们组合起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美白针”,就卖成了“天价”。

  

  “美白针”真的有效吗?

  在理论上是有效的,实际上也应该有一定效果,但尚缺少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抑制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在黑色素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作用,减少黑色素形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但主要针对特殊的色素性疾病。如果本身天生皮肤比较黑,则不建议使用。

  

  哪些皮肤病可以用“美白针”?

  主要针对黄褐斑。对于色素性疾病治疗,首先应到医院明确诊断。如果是黄褐斑可以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尝试“美白针”治疗。如果是雀斑、眶周褐青色痣、太田痣、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则“美白针”治疗无效。

  

  “美白针”的作用是永久的吗?

  肯定不是。这些治疗确实对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有一定效果,但因为任何药物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抑制作用都是暂时的,将来停药后还是有可能复发。如果正常人天生肤色较黑,不建议使用,因为长期使用效果下降,而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广告都是骗人的⊙︿⊙

  

  特别提醒:

  由于“美白针”需要长疗程使用,一般1-2个月以上才能见效,多数需要使用6个月以上达到相对最好效果。长期使用有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美白针“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维生素C:美白使用维生素C,一般用量比较大。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会引起泌尿系统结石、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痛风加重、恶心、呕吐、胃痉挛等,长期大量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 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酶的作用,主要用于止血、抗变态反应、抗炎。因为氨甲环酸可竞争结合酪氨酸酶,从而抑制黑素合成,还具有抑制血管形成、减轻红斑的作用,所以对黄褐斑有明确效果,其“美白”效果为维生素C的50倍。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灼热、月经量少、瘙痒、皮疹等。长期使用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慎防血栓形成。

  

  3. 谷胱甘肽:副作用相对少见,但作用也是这三种成分中最弱的。偶有恶心、呕吐和头痛,罕见皮疹。

  这三种成分是相对“规范“的美白成分,如果有些“机构”为了迎合“顾客”希望快速见效的心理,而在“美白针”中增加激素或其它违禁成分,则危害更大。

  

  有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吗?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色素性疾病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可以作为首选。而且激光和强脉冲光等不仅能治疗黄褐斑,还可以治疗雀斑、太田痣、褐青色痣等大多数色素性疾病。另外,外用氢醒及其糖苷衍生物、壬二酸和果酸化学剥脱术等也可考虑。

  

  提醒:

  最后,希望大家理性“美容“,不要为了美而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得不偿失。同时不要有不现实的预期,目前”美白“治疗作用有限,且都是暂时的,大多数情况下,停止治疗后随时间有可能会复发,没有任何治疗是一劳永逸的。日常注意皮肤的防晒和保湿更安全靠谱。

  

  作者:杨希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医师介绍:

  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9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15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更多科普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新浪微博:@杨希川教授-皮肤科医生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我的诊室

  

  杨希川医生重庆 重庆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皮肤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