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手术日,在一台接一台的手术中,常常难以预测下一台手术,会是怎样的收获和体会。
今天下午,我们历经3个多小时的手术,收获良多。先来一张“三聚头”的合照吧,这一张照片是护士长在我们已经成功完成手术后,拍摄的难得一见的三科同台的照片。儿童心胸外科的顾海涛主任、血管外科的杨宏宇主任还有介入科的本尊。
今天的主人公,是何小弟弟,他只有4岁,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张照片是他已经从麻醉中快苏醒时的照片。他并不知道,在这3个多小时的过程中,他的故事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大家都在等待着手术的结果。
何小弟在儿科陆超主任的精心治疗下,病情非常稳定,而帮助他度过艰难化疗周期的PICC导管,置入第11个月后,出现了回血不畅,超声检查显示导管在上臂中段的血管内,发生了严重粘连。拔除导管的过程中,导管发生了断裂。这是一个上臂血管切开后,也不能取出残留导管的疑难病例。留置在他体内的导管长度还有17cm,一端粘连在上臂的肱静脉内,一端飘荡在他的右心房内。
今天的地点,是江苏省妇幼保健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的DSA手术室。我们先请儿童心胸外科顾主任现场保驾,从患儿的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6F的导管鞘,采用鹅颈抓捕器,去捕获飘荡在右心房内的导管近端。这一捕获过程,不到5分钟,漂荡的导管就被锁定在我们的套管中。
但是,牵拉近心端,粘连在上臂血管内的导管,并没有发生移动,反而是导管被拉长变细。如果继续加力,导管可能再次发生断裂,断裂的部位很不确定,患儿体内会永久留下至少7公分以上的残留导管。
我和顾主任讨论后,决定再次切开上臂的静脉,找出短管的远心端,如果能够松解血管内的粘连,就有机会完整取出断管。在4岁小朋友的手臂上,找出位于深筋膜下方的肱静脉,也只有儿外科的医生才下得了手。,而顾主任说,4岁的小朋友在他眼里算是大孩子了。顾主任的患者很多是患有先天心脏病的新生儿,这在我们做惯成人介入的医生眼里,确实具有挑战性。但是,没有费多少时间,顾主任已经解剖出肱静脉,切开静脉,挑出断管残端。
PICC导管是一个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硅胶管,即使有一段残留在患者的血管内,不至于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要完整取出导管,需要在患儿的前胸切开腋静脉,会增加手术的创伤。而导管残留在体内,远期的并发症难料。
此时,询问孩子的爸爸意见,家属希望能取出导管,哪怕现在多吃些苦。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医生做决定的重要依靠。
就在此时,从医院本部赶来支援的血管外科杨宏宇主任,加入治疗团队。我们决定,切开患儿的腋静脉,分离粘连在血管上的导管,手术真正的攻坚阶段开始了。
手术室的冯护士长带着她的团队前来,一个全麻下血管外科联合介入科的手术,在众人一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我们用介入的方法,取出了患儿心脏内导管,血管外科剥离粘连,取出了残留在上臂的导管残端。而顾主任像绣花一样,缝合一个4岁小朋友的肱静脉和腋静脉,我很为我们医院的各个学科感到自豪。
今天的手术,就像一个舞台剧,我们还有很多演员,医务处的丁处长,儿科的胡主任,麻醉科的张主任,导管室的殷老师、吴老师,还有手术室的护士妹妹们,我们介入科的金国和小范,甚至工勤阿姨,还有患儿的年轻父母,和牵挂手术结果的汤书记。
这样的舞台剧,在医院天天在上演,医生、护士就是这样帮患者,度过一个个难关。我们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在聚光灯下,有人在背景墙里,但是,我们都尽责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相信经过努力,到了谢幕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舞台中央,收获的一定是喝彩、掌声和不舍。
杨正强医生江苏 南京 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医学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14 22434 7年前
8 20795 6年前
8 19268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