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78岁的老夫妻,从江西南昌到南京,来看80多数一人生活的哥哥。老太太今天凌晨4点多突发中风,左侧肢体偏瘫,送来急诊时,神志尚清醒,但是很烦躁,被诊断出右侧颈内动脉远端闭塞,迅速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卒中的绿色救治通道。
这是CTA的图像,显示患者的右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发生闭塞,右侧大脑仅靠大脑后动脉供血。
从急诊内科的抗血小板,桥接溶栓,影像诊断的CTA重建图像上传至卒中微信群,到介入科和患者谈话,准备急诊取栓,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的快速进行。这得益于两年来,影像科与介入科主任施海彬教授和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劲松教授的通力合作,打造磨练出来的一支"脑卒中急诊救治的多学科团队",战斗力超强。24小时的值班还没结束,我今天也打了一回酱油,跟着卒中团队来救治这位病人。
脑缺血性中风,发病初期的6小时,是这个患者一生中最重要的6小时,每一分钟都是异常宝贵,都是大脑组织在缺氧状态下的煎熬,CT图像重建要快速,准确判断出是否需要急诊取栓的介入手术,和患者谈话要迅速、果断,介入科技师和护士到位要快,而最容易耽误时间的是患者家属的犹豫和观望,介入医生既不能大包大揽,这是一个有风险的疾病,也是一个有风险的手术,也不能过度强调手术的风险,吓得患者放弃治疗。而每一次谈话的基础是CT重建图像上的病情轻重和患者发病的6小时还剩下多少。
今天的这位患者,退休前是位针灸科的医生,患者家属,老先生退休前是位内科医生,很快定下来,进行介入治疗。
到了第四次时,我们开始犹豫,要不要就把支架放在血管里,毕竟患者已经是78岁的年纪。
此时,支架支撑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已经开放,金国、王斌和我三个人想,我们最后再取一次试试,如果还不行就把支架放在里面,而此时患者已经不停地埋怨,说我们骗她。因为,我一直说,马上就好了,再坚持10分钟,再坚持10分钟,你以后还能和老爷子出去玩,要不然就要坐轮椅了。
最后一次的结果,让我们非常高兴,血管形态恢复很好,那种"再努力一下,或许会很好"的愿望果然不负众望。 真的是不负众望,因为,我们有一个微信群,每一次开通和取栓,叶老师都会把图片发到群里,而微信的那一端,施主任一直在线,时刻牵挂着结果,并作出指导。
想想这几位老人,78岁的妹妹、妹夫,跑这么远来看望独居的80多岁哥哥,本是人世间很温馨的画面,疾病无情人有情,我们很高兴,能让这幅温馨的画面还能延续下去。祝愿这位医学前辈,早日康复,再陪她先生一程山水。
杨正强医生江苏 南京 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医学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14 22429 7年前
8 20775 6年前
8 19256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