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锐

文章43 阅读量856261

简介: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西南医院皮肤科

马上放春节了,如果给我个机会,我想给黄褐斑放假一万年

17361 1年前

  

  

  很多爱美的女性朋友都对自己的肌肤呵护有加,但是黄褐斑,一个不注意它就悄然声息的出现在你脸上了!怎么办?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a) 紫外线照射

  机体抵抗紫外线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小时候过度曝晒,抵抗阳光的能力日渐衰弱,30岁左右就会耗尽,表现出黄褐斑、雀斑、日光性雀斑样痣等多种光老化色斑。

  b) 使用化妆品不当

  如果化妆品中违规添加了激素等成分,一旦停用就会形成激素反跳,导致色斑加重难以控制。另外,如果功能性化妆品使用过早、过频,也会造成皮肤变薄、敏感,形成色斑。

  c) 妊娠

  与雌激素(光敏)水平升高有关,分娩后可消失。尤其是怀孕期间坚持晒太阳又不打伞、不擦防晒霜的女士。

  d) 神经内分泌紊乱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易怒,情绪无法自控,甚至失眠多梦。这种状态容易导致黄褐斑加重,如产后、更年期妇女。

  e) 光敏性药物,请参考下面(如避孕药、氯丙嗪、苯妥英钠等)。

  光敏性药物,就是指服用后增加了身体吸收日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药物。

  f) 微量元素失衡等

  g) 某些慢性疾病

  (如妇科疾病、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甲亢、结核病、内脏肿瘤等)患者也可发生黄褐斑。

  h) 遗传

  • 光敏性药物:氯丙嗪、异丙嗪、氯噻嗪、氢氯噻嗪、萘啶酸、灰黄霉素、磺胺药、四环素类药物、口服降糖药、复方降压片;含光敏物质的中药有荆芥、防风、独活、白芷、补骨脂和芸香等。

  

  二、临床表现

  • 多累及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生(如喜爱钓鱼、爬山等户外运动的男士)。

  • 常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

  • 好对称发生于颜面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典型皮损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

  • 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一般在50岁以后,色斑会逐渐向耳后、下颌方向退却,最后只在颈部遗留一点痕迹。所以我们很难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中找到黄褐斑患者。

  三、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 外用氢醌霜(如千白霜,氢醌浓度2%)

  • 维A酸霜

  • 左旋维生素C精华素(希玛仕,左旋Vc浓度23.8%,美国),在日霜、晚霜中加两滴,混匀后涂抹在面部(包括眼周);也可定期做超声导入。

  • 用三代果酸(如芯丝翠,美国)进行化学剥脱或基础护理。

  2、内服药物治疗

  • 可口服维生素C,切记不要在早晨口服/外用维生素E(光敏)。

  • 谷胱甘肽静脉点滴(每天一次,连15天,之后每周一次)。谷胱甘肽为一种还原剂,因其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代谢废物,常用于保肝、化疗术后、老干部疗养。分解色斑的过程即使酪氨酸脱氢还原的过程,因此谷胱甘肽可起到美白、淡化色斑的功效。

  3、激光/强脉冲光治疗

  • 激光祛斑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治疗过程安全,痛苦小,祛斑彻底,不留疤痕并有嫩肤作用。目前激光治疗黄褐斑已成为主流治疗方法。(激光祛斑的原理:激光利用其高强度的光束,以特定的波长穿透皮肤,作用于其中的色素细胞使其分解,通过组织细胞吞噬吸收或表皮代谢减少或清除色素颗粒,使得黄褐斑颜色也随之变淡,经过几次治疗最后彻底消失。)

  

  

  四、如何预防黄褐斑

   1、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打伞,也可在外出时对暴露部位涂敷氧化钛霜或10%对氨苯甲酸霜。

   2、如果怀疑黄褐斑是某些药物及化妆品引起的,应该停用,观察黄褐斑是否有加重,最好是能够找到导致黄褐斑的具体成分,以后可避免使用含有此成分的药物及化妆品。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芹菜、菠菜、黄花菜、黑木耳、藕、苹果、梨、西瓜等。

   4、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咖啡、可可、葱蒜、桂皮、辣椒、花椒等。

   5、少饮酒。

   6、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7、积极治疗慢性肝肾疾病、纠正月经不调,调节内分泌功能障碍等。

   8、女性(女性食品)可停用口服避孕药,改用其它避孕方式,也许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9、黄褐斑为妊娠原因所致者,如在产后半年内不能自行消失,就必需就医治疗。

  10、此外,黄褐斑患者平时不宜过量食用刺激性食品,如酒、浓茶、咖啡等,以免加重病情。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