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人的动脉会产生硬化。动脉硬化的过程与水管中水锈形成的后果有点类似:水管中的水锈可以一点点增加,最终导致管腔变细、水流变小;动脉硬化最初表现为动脉管壁上出现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一点点增大,最终形成颈动脉狭窄。调查表明,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中老年人(45岁以上)已经确诊脑卒中或TIA的病例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
问: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是什么?
答:最常见的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是颈动脉动脉硬化,占据90%以上。其他有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迂曲、外部压迫、创伤性闭塞、夹层、炎性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及淀粉样变性等。
问: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可引起哪些后果?
答:水管里面有了东西阻塞,水流就会不足,动脉狭窄也是这样。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它所供应的脑部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因而产生脑缺血症状。另外,颈动脉斑块如果生长不均匀,可碎裂而产生碎屑。这些碎屑脱落后随血流飘入脑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一小块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细小的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细,因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面积很小,甚至可以无症状,当然多数表现为短时间的头晕、行动困难、视物模糊等,因常在一天之内回复,医学上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小中风”,英文名字叫TIA。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较粗,则形成的脑部坏死组织面积较大,可导致真正的脑梗塞出现,出现中风或卒中的各种症状如头晕、昏厥、无力、摔倒、偏瘫、失语、偏盲、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行动障碍等。严重者遗留后遗症甚至有生命危险。少数病人颈动脉狭窄处可并发血栓形成,突然阻塞血流,或者血栓脱落阻塞远端脑部血流,造成急性脑梗塞,引起中风或脑卒中。
问:颈动脉斑块或狭窄都会引起中风吗?
答:多年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发现,最近几年引起中国居民死亡排名首位的原因是脑梗塞(中风),这其中90%左右是脑缺血或脑血管阻塞,而里面又有半数与颈动脉狭窄有关。因此,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中风约占总数45%左右,包括腔隙性脑梗塞、局灶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等。另外,有脑部缺血症状、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的病人2年内脑卒中发生率高达26-30%。即使无症状,查体发现颈动脉狭窄者,脑卒中发生率也达到约6-28%,而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问:如何发现颈动脉狭窄或斑块?
答:最常用的手段是做一个颈动脉的超声波检查。这是一种无创伤、简单、准确的检查,随着超声设备在我国的普及,任何二级以上医院都能开展这个检查项目。超声也是大规模体检和筛查病变的主要手段。
问:颈动脉狭窄和斑块除了内科治疗,还有什么方法?
答:除了内科药物治疗,还有外科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术和置管溶栓术)。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比较彻底的方法。既然颈动脉斑块就如水管的水锈,因而这些东西可看做“垃圾”。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方法将这些“垃圾”清除掉,在颈部做一个几公分的小切口,把血管切开,去除病变,再缝合起来,称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较少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颈动脉狭窄的上下部位“搭个桥”,让血流绕过这段“残破路段”,称作“颈动脉旁路术”;还有一种手术是针对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情况,即用一段自体血管把颅骨外面的血流引导颅内血管,称作“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问:其他疗法是怎样的?
答:除了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还有腔内介入治疗。对于难以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动脉穿刺将支架植入颈动脉,将狭窄的通道撑开,或压迫斑块,开放通向大脑的血流,称作“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于明确脑梗塞或颈动脉血栓者,还可以在早期(发病6-8小时内)将导管放到颈动脉内部,注射药物将血栓溶化,称作“颈动脉置管溶栓”。
问:颈动脉狭窄或斑块严重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治疗?
答:一般手术指征是按照狭窄率来判定的。国内外业界对此有三项规定,一是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无论有无症状,须进行手术;二是颈动脉狭窄超过50%,产生了脑部血管症状者,须进行手术;三是颈动脉狭窄超过50%,虽然没有症状,但斑块是混合型、溃疡型、不稳定型或局部并发血栓者,须进行手术。
11 18908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