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

文章3 阅读量67576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科

胃镜病理报告中的“肠上皮化生”是什么意思

29 28109 1年前

  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病检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胃镜的应用,早期胃癌的大量发现与研究,认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很多病友看到病理报告单上出现“肠上皮化生”不明其意,这里给大家做以下解释。

  1.什么是“化生”

  化生(metaplasia)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常见的化生有上皮化生、骨与软骨化生、浆膜化生、脂肪化生和骨髓化生。化生是局部组织在病理情况下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化生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一般只能转变为性质相似的细胞。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特别是在幽门腺区的胃粘膜出现了肠腺上皮。肠上皮化生生的肠腺上皮从一般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小肠上皮的形态及功能非常相似,但也有一部分肠上皮化生则很像大肠上皮。肠化的上皮包括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这些特征与胃粘膜上皮均有不同。而且,化生的肠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粘液物质与胃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所不同,化生的上皮分泌的主要是酸性粘蛋白,而胃粘膜主要分泌中性粘蛋白。

  2.胃的“肠上皮化生”是怎么发生的?

  肠上皮化生是是胃粘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病理报告中的“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特别是在幽门腺区的胃粘膜出现了肠腺上皮。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粘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有人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的比数也增加。

  (肠上皮化生细胞来自胃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这部分细胞是增殖中心,具有向胃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正常时,它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病理情况下,它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肠化生。)

  3.胃镜下的肠上皮化生表现

  胃镜下发现以下表现,则高度怀疑存在肠上皮化生。通常,将根据胃镜下表现将肠化分为四类:

  ①淡黄色结节型:单发或多发的2~3mm大小淡黄色结节,略呈扁平状突出于胃黏膜,表面呈绒毛状或细颗粒状;

  ②瓷白色小结节型:孤立或多发的细小结节,瓷白色半透明状,表面光滑、柔软,镜下反光较正常黏膜强;

  ③鱼鳞型:胃小区呈条状扩大,排列呈鱼鳞状或羽毛状,一般呈条片状或弥漫性分布;

  ④弥漫型:黏膜弥漫性不规则性颗粒状不平,略呈灰白色。

  发现这些情况时,内镜医生会将所有发红黏膜从不同部位分别取3~6块组织,将组织送病理检查。

  4.“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关系吗?

  通过病理学染色和观察,可以把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即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检出率为57.8%>,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发生年龄轻,在癌周粘膜发生率低于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但在肠型胃癌旁的黏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与肠上皮化生部位基本一致,以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由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临床上对此种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长期随访,定时复查,以防癌变。

  肠上皮化生是怎样演变为胃癌的呢?目前的假设是:胃粘膜的腺颈部干细胞具有多方面分泌的潜能,在正常时它可以分化成各种胃粘膜的成熟上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由于干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发展成为小肠型肠化生,随着炎症的加重,化生变加重,随后在小肠型肠化生的基础上,又发生大肠型肠化生。大肠型肠化生更易癌变,癌变后成为肠型胃癌。另外,干细胞在癌变中直接向肠型细胞分化,也可形成肠型胃癌。

  

  赵岩医生辽宁 沈阳 沈阳辽宁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