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陈词滥调,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科学家比较古板、缺乏艺术品味。而艺术家却常常被认为缺乏理性。我们也经常把这归因为左右大脑半球的差别,或是把这简单解释为逻辑思维和艺术创造性的对垒,这两方面就像是地球的南北两极一般相互对立。
神经科学已经证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执行任何一个任务时,都同时使用大脑的左右两侧。虽然,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的活动确实和艺术思维或是逻辑思维有关,但目前仍无法清楚的解释“谁擅长什么?为什么如此?”。先天和后天之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要想梳理清楚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把大脑先放置一边,只单纯地集中于记录能力,那么是否有证据支持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确实是对立的两极?
心理学家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将这两种思维划分为两种风格:收敛和发散。收敛思维主要表现为分析和演绎推理,比如IQ测试。而发散思维则表现的更自然、流畅,它关注于新奇事物。在执行任务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发散思维会产生多种解决方案。即使对于熟悉的物体,发散思维也能产生一些新颖的、具有创新性的使用方法。
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发现,学校里拥有收敛思维的学生比较擅长理科。而在艺术和人文学科里,发散性思维更为常见。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收敛型和发散型思维之间并不相互排斥。2011年,对116名英国本科生进行评估,他们分别来自于艺术系和科学系,评估他们的收敛思维和分散思维,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无论是何种测试,这两类学生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另一项研究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发散型思维在艺术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科生中也没有表现出差别。但是,艺术类和自然科学类学生所表现出的创新能力要优于社会科学。
【随波逐“流”】
充实的生活会给自己一种什么样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在研究画家是怎样工作时,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当画作画得好时,画家不在乎劳累,饥饿或不适,他们只会继续。但当画作完成,他们会对它们迅速失去兴趣。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开创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流(flow)”,它描述的是一种意识状态,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这就是“心流”,它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在许多艺术和创意领域里,这种心流体验与巅峰状态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
体验到“心流”的人认为自己的作品更具有创造性。但是,心流并不局限于艺术追求,科学领域一样如此。
不论是科学思维,还是艺术思维,都大量应用着形象化和心理意象。诸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这些大科学家,当他们在陈述自己的思想进程时,都在应用心理意象。在构建和评估许多科学“思想实验”中,科学家从精神心理上评价一个假说的意义,这其中心理意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作曲、绘画和建筑设计方面,这种心理意象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征象。
美国人曾做过这么一项实验: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20分钟,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可能把你吓一跳:第一组进球增加了24%;第二组因为没有练习,毫无进步;第三组每天想象练20分钟,进球增加26%。
这就是“心理意象”的魔力。
“心理意象”往往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你是从事销售、经营企业、写诗、改善人际关系,还是进行其他创造性工作,如果你心里有了一个既定目标,或一个将要实现的愿望,并且你有强烈的创造想象欲望,那么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辨认”出来,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而已。通俗的说,“心理意象”就是“意淫”。
【刻板化的力量】
刻板化是指对社会上一类人的简单、固定、笼统的看法。它深藏在人们的意识之中,影响着对人的知觉。例如,一提到教授、科学家就会认为他们一定是文质彬彬、戴黑框眼镜、提皮包的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北方人憨厚而直率,南方人聪颖而灵活。刻板印象是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
最近,在一个针对“创意刻板化”的研究中,要求被试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古怪诗人”或是一个“古板的图书管理员”,并要求他们完成一个创造性任务。
相比“古板的图书管理员”,那些“古怪诗人”表现出了更好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意味着,在创意思维上刻板化观点的激活可增强或抑制个人的行为。但收敛和发散思维能力并非天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一个才思敏锐的音乐家,热衷于钢琴和小提琴演奏。而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nyman则是一个经常使用笔名“Ofey”的艺术家。音乐家Brian May、Brian Cox和Greg Graffin也都成功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
科学家能够从事艺术工作,反之亦然。这些案例分析常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但是,近期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全面调研:与普通大众相比,那些科学诺贝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有多少对工艺美术表现有浓厚的兴趣。结果显示,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中热衷于工艺美术的人群是一般群众的2倍,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则为3倍。
这些发现清楚地表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科学家和其他逻辑思考者不太可能拥有艺术品位或是创造思维”越来越不靠谱。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艺术家。”
周岩医生北京 北京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
118 28106 7年前
12 23125 7年前
6 20621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