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起校

文章1 阅读量7378

简介: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

每分钟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吸烟者成主要受害人

36 7378 1年前

  11月16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据WHO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有2.1亿慢阻肺患者,在全球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10%;中国40岁以上人群总患病率高达8.2%,共有4300万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此病。

肺-器官-肺病-抽烟-灰霾-透视_29347969_xxl.jpg

  而在ERS2016大会上公布了 2012~2014年间开展的国内重要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达到14%,20岁以上人群则为8%。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其中慢阻肺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戒烟刻不容缓。

  “烟烟一熄”有助预防慢阻肺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如能切实做好戒烟工作,70%-80%的人将免于罹患慢阻肺,即使已患慢阻肺的人,戒烟后也可减慢疾病进展速度。其次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次数。香烟烟雾是迄今为止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主动或被动吸烟史,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越高,因此少抽烟或不抽烟有助于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除吸烟外,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及呼吸道感染等。

  40岁以上人群需注意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这一比例于2020年将增至17%,2030年将达到24%,且将继续攀升。针对如何缓解这种趋势?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包括:

  ①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的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②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着,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③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可有脓性痰。

  ④喘息和胸闷:不是慢阻肺的特异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有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⑤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建议:长期吸烟者(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尤其40岁以上人群),反复咳嗽、咳痰者,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尤其逐渐加重者,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并强调,许多慢阻肺病人是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筛查一次,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金标准”,X线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健康吃出来 食疗技能你该学会

  疾病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主,慢阻肺患者除遵循医嘱药物治疗外,可适当加入中医食疗,有助于病情改善及身体恢复。尤其中老年人胃肠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易致便秘,从而导致慢阻肺症状加重。为此,中老年人应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粗茎大叶类蔬菜如芥菜、白菜、菠菜、菜心、芹菜等,饭后宜再吃一些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橘子等。

  食疗一:莱菔子粉末15g,粳米100g,两味同煮粥,早晚餐温热服之,每日l剂,有化痰平喘、行气消食之功。

  食疗二:贝母粉10g,北粳米50g,冰糖适量。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粥稠而成,每日早晚温服。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

  食疗三:柚子约500g(去肉留皮),百合60g,白糖175g,加水300ml,煮2—3小时,每日服1次,分3次服完。每服3个柚子为l疗程。服用本方期间,禁食油菜、萝l、鱼虾。能补脾虚,清肺热,消痰涎,可治疗久咳、痰多。

  食疗四:五味子125g,加水煮30分钟,冷却,用鸡蛋10个放入浸泡,10日后,每晨取出1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能补肺纳气,治久咳。

  食疗五:白梨1个(去核心),燕窝3g(水浸泡),川贝母6g,冰糖3g,后3味放入梨内扎紧,放碗中,隔水烧熟食用,1日l剂,有补肺养阴,止咳化痰的作用。

喜欢我就点我吧!

分享: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 | 医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