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发作时的肌肉紧绷多为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强直性收缩,缓解需遵循 “安全防护优先、避免强行干预” 原则,重点通过减少损伤、辅助放松实现,分为发作中应急处理与发作后缓解两阶段,需结合之前提到的发作护理要点科学操作。

一、发作中:以防护为主,避免加重肌肉紧绷损伤
发作时肌肉紧绷是大脑异常放电的自然反应,此时不可强行 “掰直” 或按压肢体,否则易导致骨折、脱臼,需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风险并为后续缓解铺垫:
创造安全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旷处,移开周围尖锐、坚硬物品(如桌椅、水杯),避免肌肉紧绷时肢体碰撞受伤;若患者处于站立或坐位,需缓慢扶其侧卧(之前强调的发作时标准体位),防止因肌肉紧绷失去平衡摔倒,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
轻柔支撑肢体:若患者全身肌肉紧绷(如强直发作),可在其头部下方垫软物(如衣物、枕头),减轻头部压力;对局部紧绷的肢体(如单侧手臂僵硬),可轻轻托举或用软布包裹,避免肢体悬空或受压,减少关节过度伸展带来的疼痛,但全程需保持动作轻柔,不施加对抗性力量。
密切观察时长:记录肌肉紧绷的持续时间,若紧绷状态超过 1 分钟未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如紧绷 - 缓解 - 再次紧绷),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警惕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 —— 此时肌肉长时间收缩可能导致组织缺氧,需专业医疗干预(如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终止发作,避免肌肉与器官损伤加重。
二、发作后:分步骤放松肌肉,缓解酸痛不适
发作停止后,患者肌肉可能仍处于僵硬状态,或因过度收缩出现酸痛,需通过温和方式逐步放松,避免突然剧烈活动:
轻度按摩放松:待患者意识恢复、肌肉紧绷缓解后,可轻柔按摩紧绷部位(如手臂、腿部肌肉),采用顺时针环形按摩或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推揉的方式,力度以患者无明显疼痛为宜,每次按摩 5-10 分钟,帮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残留的僵硬感。
被动活动关节:对仍有轻微僵硬的关节(如肘关节、膝关节),可在患者配合下缓慢进行被动活动,如轻轻弯曲手臂、转动脚踝,每个动作重复 3-5 次,幅度逐渐增加,避免快速屈伸或过度用力,防止关节拉伤;若患者诉关节疼痛,需立即停止活动,待疼痛缓解后再尝试。
热敷辅助缓解:若肌肉酸痛明显,可使用温毛巾(温度 40-45℃)热敷紧绷部位,每次 15-20 分钟,通过温热刺激放松肌肉纤维,减轻酸痛感;避免使用热水袋或高温热敷,防止因患者皮肤感觉迟钝(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影响感觉)导致烫伤。
补充能量与休息:发作后患者可能因能量消耗出现疲劳,可适量饮用温水或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香蕉),为肌肉恢复提供能量;同时让患者安静休息 1-2 小时,避免立即站立或进行体力活动,减少肌肉负担,帮助身体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三、注意事项:规避误区,保障安全
禁止强行干预:发作中切勿试图强行按压、掰动紧绷的肢体,或用外力限制患者动作,否则可能导致肌肉撕裂、骨折等二次损伤,正确做法是通过环境防护与轻柔支撑减少风险。
区分发作类型:若为局部肌肉紧绷(如部分性发作),患者意识可能保留,可在其配合下引导缓慢放松;若为全身性紧绷(如强直发作),需优先保证呼吸道通畅与防跌倒,待发作停止后再处理肌肉问题。
记录与就医:每次发作时需记录肌肉紧绷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情况,若发现紧绷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伴随新的不适(如肌肉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需及时告知医生,排查是否与癫痫病情变化或药物副作用相关,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癫痫患者发作时的肌肉紧绷缓解需分阶段进行,发作中以安全防护为核心,发作后通过温和的按摩、活动与热敷促进恢复,同时严格规避强行干预的误区。家属需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在发作时既能保障患者安全,又能有效减轻肌肉紧绷带来的不适,辅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