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可能会在发作后出现疼痛感知异常,这种异常既可能是身体特定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是对疼痛的敏感度发生改变(如感觉迟钝或过度敏感),通常与癫痫发作时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肌肉损伤或神经功能暂时紊乱有关,多数情况下会随身体恢复逐渐缓解。

发作时的肌肉过度收缩或损伤,会直接引发躯体疼痛。癫痫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抽搐,这种剧烈的肌肉活动可能导致肌肉拉伤、乳酸堆积,甚至关节扭伤。发作结束后,患者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比如四肢肌肉僵硬酸痛、颈部或腰部疼痛,疼痛程度与发作时肌肉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相关 —— 发作越剧烈、持续越久,疼痛可能越明显。此外,部分患者发作时可能因意识丧失发生跌倒、碰撞,导致皮肤擦伤、淤青或骨骼损伤,进而引发外伤性疼痛,这类疼痛会随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发作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疼痛感知异常。癫痫发作的核心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这种异常会干扰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即使发作结束,大脑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在恢复过程中,负责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通路可能出现短暂紊乱,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出现异常:有的患者会感觉平时不觉得痛的轻微刺激(如衣服摩擦皮肤、触摸)变得异常疼痛,即 “痛觉过敏”;有的患者则会对原本该感到痛的刺激(如轻微磕碰)反应迟钝,甚至感觉不到疼痛,即 “痛觉减退”;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这些异常感觉虽不是典型疼痛,但会让患者感到不适。
特定类型的癫痫或频繁发作,可能增加疼痛感知异常的概率。部分癫痫类型(如部分性发作,尤其是涉及感觉皮层的发作)本身就容易影响感觉功能,发作后出现疼痛感知异常的可能性更高;若癫痫发作频繁,大脑神经系统反复受到异常刺激,神经功能紊乱的程度可能加重,疼痛感知异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可能相应增加。此外,患者若本身合并有慢性疼痛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痛),癫痫发作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疼痛,形成 “发作 - 疼痛” 的叠加不适。
面对发作后疼痛感知异常,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发作后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避免立即活动,减少肌肉负担;若有明确的肌肉酸痛,可适当进行温和的局部按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若疼痛明显或感知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 1-2 天),或伴随伤口、肢体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损伤,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解疼痛的方法;同时,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减少发作频率,是预防发作后疼痛感知异常的根本措施。
关注癫痫患者发作后的身体感受,及时识别并处理疼痛感知异常,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减少不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若感知异常反复出现或持续加重,需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从源头降低发作相关并发症的风险。